去加號的互聯網政務
——陳廣勝在浙江省電子政務學會2015年會
暨“互聯網+政務”研討會上的講話
(2015年9月9日)
 
各位嘉賓,各位理事,各位會員:
 
  非常感謝大家的信任,讓我繼續擔任省電子政務學會的會長。在這個崗位上,我將用心履職、真誠服務,繼續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此次年會的主題是“互聯網+政務”。剛才,各位專家和同仁都作了精彩的發言,現在到了“拋玉引磚”的時點:輪到我談一點粗淺的想法了。
 
  我始終有某種意向,就是想把“互聯網+政務”的加號去掉,直接變成“互聯網政務”。因為有一個加號,就像一個鈕扣、一枚回形針,雖然將兩件東西合在一起,但畢竟沒有融為一體。而互聯網政務,其實并非虛擬的概念,恰恰應該成為蓬勃興起的實踐。因為電子政務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究其實質,正是沒有互聯網化。
 
  何以見得?比如,像汪玉凱老師在演講中談的電子政務“老三難”:互聯互通難、資源共享難、業務協同難,病根正是條塊分割,在于沒有互聯網的開放精神;大家都抱怨重復建設,說電子政務有“盆景”卻少真正的“風景”,有“成果”但缺廣泛的“效果”,癥結不正是以我為主,沒有用戶至上、服務為先的互聯網思維?所以,互聯網政務是電子政務的轉型升級——理念的轉型,模式的升級。它貫穿始終的口令是:用戶,用戶,還是用戶!
 
  也有人會說:互聯網并不能包含電子政務的所有界域,我們還有物理隔離的內網、邏輯隔離的外網。確實,它們不是互聯網的組成部分。但要說內網,要說涉密,互聯網本是最牛的涉密網——它當初是美國國防部4臺核心主機之間的連接,置于無與倫比的絕密保護之下。但是,合作與開放的力量無可估量。所以,即使是電子政務外網甚至內網,也有一個在特定范圍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問題。當然,保密的弦不能松,但絕不能簡單化地搞“關門主義”。一句話,應用環境不見得是互聯網,但有生命力的應用,都需要引入互聯網思維。
 
  基于以上的論點,站在“互聯網+”風口上的電子政務,就是互聯網政務。而浙江政務服務網就是這樣一場實踐、一場探索、一場政府的自我變革。
 
  浙江政務服務網致力于“四個集中”:權力事項集中進駐,網上服務集中提供,政務信息集中公開,數據資源集中共享。這是李強省長明確提出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說,全省將形成一站式、一體化的互聯網政務平臺。
 
  一年多來,我們已在省市縣形成了統一構架的政務服務門戶,統一編碼的行政權力事項庫,統一標準的行政審批系統,統一考評的電子監察系統??梢哉f,對行政權力在線運行已初步展開了閉環管理。同時,還在電子政務領域實現了一系列率先突破。比如,建設了一站式的用戶實名身份認證體系,只需一次注冊、一個賬號,就能在全省3000多個行政機關的網上辦事系統單點登錄;建設了貫通省市縣行政機關的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初步形成了一站式的電子證照庫;建設了全省統一的公共支付平臺,從交通違章罰款到會計考試收費等各個環節,將逐步實現行政性非稅收入的網上全面征繳;建設了省、市兩級架構的政務云平臺,顯著提升了電子政務集約化建設水平。
 
  但是,浙江政務服務網還只是1.0版。在學會年會這樣的場合,我們主要不講它的成績,而應當聚焦它的問題。尤其是從“互聯網+”的角度,去年上線的這張網只不過讀了小學一年級,現在開始讀二年級了。很顯然,我們有太多的不足:
 
  雖然我們已有140多萬的實名注冊用戶,但活躍用戶還不夠多;雖然我們已基本實現了一站式的行政審批,但網上辦理率和全程辦理率還有待提高;雖然我們已形成了被喻為“政務淘寶”的服務平臺,但界面設計、搜索引擎、在線問答等諸多方面都有欠缺;雖然我們已推出了APP(移動客戶端),但用戶體驗亟待優化;雖然我們依托云平臺已著手政務信息資源的集中匯聚,但公共數據開放共享的程度還很低……
 
  總之,我還可以舉出幾十個諸如此類的問題,這些都是回避不了的。當然,我們不會氣餒,因為政務服務網本來就不是一年能干好的。事實上,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暴露問題,遠比在無數的平臺上掩蓋問題,要好上一百倍。互聯網政務,永遠是迎著問題、迎著矛盾干出來的。關鍵是,我們一定不能將路走偏,不能背離互聯網的規律和潮流南轅北轍。
 
  下一步,自然是堅定不移地“互聯網+”!
 
  細心的朋友也許會發現,我一開始說要把這個加號去掉,現在為什么又提這個加號呢?其實,“互聯網+政務”是手段、是過程,“互聯網政務”是結果。先有加號,才有革新與裂變。提出“互聯網政務”的概念,旨在讓“互聯網+政務”水乳相融,而不是像“水+油”那樣只是表層的連接。浙江政務服務網要真正辦好,毫無疑問要不斷“互聯網+”。
 
  首先,要用“互聯網+”讓公眾真正體會在線的便利。我們必須促進網上辦事的便捷化,讓人足不出戶,就能將更多的事辦成,或者只需一次登門就行了。當前已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政務”的重心,將越來越偏向“移動互聯網+政務”。要加快浙江政務服務APP優化升級,推進高密度的持續迭代。我們已建立了移動端應用服務匯聚平臺,形成了一套標準規范,整合接入全省各級政府機構的移動應用服務。在此基礎上,深化與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的合作,依托支付寶、微信等平臺的“城市服務”,進一步延伸政務服務網的觸角。我們這張網還要向鄉鎮(街道)、社區延伸,并且借鑒電子商務O2O模式,讓網上預約與線下辦理無縫對接,實現網絡平臺、實體大廳、自動終端、服務熱線等良性互動。網上與線下并非簡單的替代關系,只要有機結合、有效銜接,完全可以互補、互促,給人民群眾帶來便利。
 
  其次,要用“互聯網+”倒逼行政流程再造。應該看到,當前的網上行政審批,大多數是對線下流程的復制,在后臺幾乎沒有整合。但假如政府運作的老一套原封不動,僅僅為上網而上網,那就容易淪為一種電子化的形式主義,也就不會有好的用戶體驗。浙江政務服務網已實現了在線辦理事項的集中匯聚,但系統整合、流程再造的萬里長征還剛起步。為此,要結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力優化業務流程,推進跨部門、跨層級協同服務與監管。比如,實行投資項目網上并聯審批,推行商事登記“多證合一”辦理,打造基于信息資源共享的社會綜合治理、行政綜合執法等工作平臺??傊?,不光有一站式的前臺,而且要有整體性的后臺,通過政務服務鏈和工作流的改造重組,努力構建“無縫隙”的網上政府。
 
  再次,要用“互聯網+”推進公共數據和基礎設施整合。數據是財富,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完全可與能源、貨幣等量齊觀,成為支撐社會運行的三大要素。針對長期以來的信息孤島格局,我們正依托政務服務網,大力推進公共數據的集中共享,解決政府履職因信息不對稱而“盲人摸象”。不僅如此,公共數據還要向社會開放,本月我們將上線相關的功能板塊。同時,積極開展公共數據挖掘工作,讓政府循“數”管理、依“數”服務。隨著人口、法人、信用等基礎數據庫的健全,基于政務服務網用戶中心,可以適時開展“數據秘書”的服務嘗試。從技術角度講,“互聯網+”應當加在云計算上。我們將完善政務云平臺,使之成為數據匯聚的大“池子”,也成為數據分析的總“車間”。網絡整合同樣必須加強,尤其不能固化部門專網。專網看似保護了自己,但也困住了自己,在共享經濟、共享資源的時代將自我囚禁?;ヂ摼W政務的基礎是網絡的實時互通,從長遠來看,還要與物聯網融合,讓政務服務更加智慧。
 
  顯而易見,浙江政務服務網有許多工作待展開,“互聯網+政務”的探索永遠是知易行難。但我們堅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只要順應互聯網發展的大趨勢,始終把握需求導向、問題導向來改進自己,那么今天的網上服務即使還不太理想,明天一定會比今天好。而只要我們永遠以謙卑的姿態面對網民和用戶,通過日積月累的進步,一定能成就互聯網政務的夢想,讓社會公眾切身體會到政府自我革命的誠意、恒心與成效。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