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莊榮文認為,直面“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產業鏈重組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推進國家信息化建設,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作出的戰略舉措,必將為人民群眾釋放更多數字紅利。

 
  民之所望,發展所向。去年4月19日,習主席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當前,我國信息化發展方興未艾,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持續推進,催生了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發展培育了新動能,正在并將持續為廣大人民群眾釋放更多數字紅利。
 
  豐碩成果,奠定發展新基石
 
  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信息化工作?!笆濉睍r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之后,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作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開啟了信息化發展新征程。
 
  以大家比較關心的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為例,截至2015年底,我國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3G)已經覆蓋全國所有鄉鎮,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4G)也已在商用領域全面鋪開,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5G)的研發也步入了全球領先梯隊,涉及公眾切身利益的網絡提速降費行動正在加快推進。
 
  總的看,信息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寬帶網絡建設也在明顯加速。目前,我國網民數已達7.1億,互聯網普及率超50%,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寬帶網絡,覆蓋所有城市、鄉鎮以及95%的行政村,互聯網和寬帶接入用戶規模達4.7億,一批信息技術企業進入世界行列,特別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覆蓋亞太地區。
 
  與此同時,信息化發展重點領域核心技術也取得重大突破,“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蟬聯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榜首;互聯網新業態競相涌現,僅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就達21.79萬億元;惠民服務深入發展,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電子政務、社會保障等國計民生領域,都實現了網絡覆蓋。
 
  一系列成果,奠定了我國信息化進一步發展的新基石。
 
  補足短板,打造發展新引擎
 
  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普遍把加快技術創新、釋放數字紅利,作為應對“后金融危機”時代增長不確定性的引擎,而我國信息化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短板。為此,必須加強統籌謀劃,著力補齊短板,推動信息化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需求。
 
  一要通過創新引領,培育發展新動能。圍繞創新型國家建設,推進技術、產業、業態等全方位創新,推動信息技術與能源、材料、生物等技術融合。圍繞拓展網絡經濟空間,打通經濟社會發展信息“大動脈”。注重打破部門和行業信息壁壘,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創新活力。
 
  二要促進均衡協調,優化發展新格局。立足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實施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在重大民生領域,構筑立體化、全方位、廣覆蓋的信息服務體系。同時,促進經濟領域和國防領域要素交流,構建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三要支撐綠色低碳,構建發展新模式。加強信息化與綠色化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務、居民生活等方面的應用,通過普及網絡購物、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壯大信息消費,以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深化信息技術應用,促進一二三產業朝高端、智能、綠色的方向發展。
 
  此外,還要不斷深化合作,通過促進網絡互聯、信息互通等,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
 
  共建共享,釋放發展新紅利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信息通信技術變革實現新突破的發軔階段,也是數字紅利充分釋放的擴展階段。信息化建設將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通過共建共享,不斷釋放發展新紅利。
 
  《“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明確將開展12項優先行動,每一項都考慮到了重大民生問題。比如,為解決數字鴻溝問題,將實施數據資源共享開放行動,通過構建信息資源共享體系,推進公共信息資源開放。預計到2018年,將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和開放平臺;到2020年,實現民生保障服務等領域的政府數據集向社會開放。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環。我國將大力推進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網絡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同時,實施寬帶鄉村工程、“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邊疆地區“數字走廊”等,增強人民群眾發展獲得感。
 
  歷史關口,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作出的戰略舉措,必將為人民群眾釋放更多數字紅利。
 
  原標題:信息化建設將讓人民得到更多
  作    者: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莊榮文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