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迪·切哈德(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首席執行官) ICANN管理全球互聯網域名和IP地址分配的任務,1998年成立,是非營利的國際組織。
2012年,法迪·切哈德擔任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首席執行官。他認為,多利益主體模式是互聯網共同治理模式中一個有效、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方式。
美國政府從未能掌控互聯網
新京報:今年ICANN最大的新聞,就是美國政府移交了一些核心的互聯網監管職能。這對于ICANN意味著什么?
切哈德:今年3月,美國政府宣布把互聯網號碼分配職能(IANA)的監管權移交,要求ICANN提交一個多利益主體模式的議程,來制訂移交方案。
ICANN是IANA職能的管理員,負責互聯網唯一標識符的協調工作。IANA職能本身不在移交范圍內,還將繼續由ICANN管理。
新京報:一些媒體認為這意味著美國政府放棄了對互聯網的控制,你是否同意?ICANN和美國政府之間的關系如何?ICANN有多大的獨立性?
切哈德:說美國政府放棄對互聯網的控制是不準確的,因為它從未能掌控互聯網。沒有哪個組織或政府能夠控制互聯網。
過去16年,ICANN和美國商務部簽訂一項合同,負責協調互聯網唯一標識符—域名、IP地址和協議參數。這個合同是零金額合同。這意味著ICANN在過去的16年中,始終在為全球互聯網社群的公共利益提供服務,這中間沒有從美國政府獲得任何報酬。ICANN的財務狀況和報表是對外公開的。
網絡政策制定邀請利益相關方
新京報:你曾提到讓ICANN變成一個多利益主體治理模式的愿景。怎么理解?
切哈德:ICANN相信,每個人都有權在ICANN政策制定的框架中發出聲音。開放、廣泛代表性是ICANN自下而上的決策模式的基石。我們邀請所有的利益相關方—技術社群、公民社會、私營企業、政府和用戶,都能參與到基于共識的互聯網決策中。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多利益主體模式”。
就是這個多利益主體模式,已經在過去的16年中制訂各類政策,再由ICANN來實施,這保障了互聯網在用戶數量從1.47億增加到今天的30億時,依然安全、穩定、靈活。
多利益主體模式是全球共同治理模式中一個有效、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方式。為了能跟上市場創新的步伐,這個模式也在不斷演變中。在現有的多利益主體模式下,互聯網發展到今天的普及度和重要性,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多利益主體治理互聯網
新京報:你覺得斯諾登引爆的“棱鏡”事件,對互聯網治理方式的討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切哈德:歷史上,互聯網治理曾被認為是一個晦澀難懂的話題,只有少數技術專家和政府官員對它有興趣。但近年來,這個話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特別是在斯諾登披露了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機密文件之后。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個問題,這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在全球和國內層面治理互聯網的方式,會對社會、經濟和政府產生重要的影響。在ICANN,我們相信未來互聯網治理道路是通過分散的、多利益主體的模式來實現。
新京報:你怎么看互聯網的法治問題?
切哈德:對于互聯網治理而言,多利益主體模式是可行的。通過這個模式,每個人都對全球互聯網政策的制訂有發言權。這提供了一個平衡的途徑,可以考慮到所有互聯網利益相關方的聲音。政府是模式中的一個聲音,其他個人或組織(如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知識產權所有人、企業、非營利組織、域名機構等)也應有自己的聲音。
互聯網將更加有活力
新京報:未來互聯網會怎么發展?
切哈德:我們已經看到,互聯網滲透到我們的家里、辦公室和公共場所的所有空間里。未來,普及還會繼續。我們每天將無時無刻地連上互聯網,來工作、娛樂、聯絡和接受教育。
未來,我們將會看到互聯網更加有活力、分布式的生態系統,這里面的很多機構能夠幫助我們應對各種因為互聯網用途多樣化而造成的挑戰。人們可以通過這種分布式的生態系統,以動態的、協作的方式來解決如垃圾郵件、個人隱私或網絡犯罪等問題。我們能夠看到,更多叫做“眾包”或“眾籌”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個體和機構將一起合作貢獻創意和資金,拿出讓所有人共同受益的解決方案。
我與互聯網
1 問:你每天花多少時間上網?答:我每天都使用互聯網,和同事、朋友、家人保持聯絡。我覺得我醒著的幾乎全部時間都是在線的。
2 問:你使用什么上網工具?答:我用得最多的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我也用社交媒體,主要是Twitter和LinkdIn,這樣才能了解互聯網領域的最新進展。
3 問:你上網的目的是什么?答:主要用途是收發電子郵件、閱讀修改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