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塑造發展新動能的客觀要求,是打造發展新優勢的必然選擇。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必由之路?!比珖鴥蓵陂g,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新質生產力發展已取得顯著成效
余曉暉表示,我國經濟正處于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我國未來不斷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要努力方向。新質生產力將會推動技術、資金、人才、數據等生產要素重新組合、持續優化、不斷提升配置效率。
“從技術層面看,我國新質生產力持續追趕,部分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前沿技術加快研發布局與應用探索。從要素層面看,我國新質生產力量質齊升,數據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要素稟賦結構優化?!庇鄷詴熣f。
余曉暉表示,從產業層面看,我國新質生產力加速升級,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載體:傳統產業穩步轉型;新興產業發展強勁;未來產業加快布局;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當前,制造業重點領域數字化水平提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62.2%和79.6%。人工智能在電子信息、汽車、鋼鐵等行業的研發、生產、管理全環節廣泛應用,形成上百種應用模式,有效提高了生產率?!庇鄷詴煴硎?。
“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總數突破200萬家,新材料、機器人等一批新興行業快速成長,‘新三樣’產品增勢迅猛?!庇鄷詴熃榻B。
余曉暉表示,未來產業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量子計算機、新型顯示、腦機接口、5G-A網絡設備、超大規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聯網等創新標志性產品打造加速。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布了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北京、江蘇、浙江、江西等地都已發布未來產業相關文件,其他省份也圍繞量子信息、元宇宙、通用人工智能等重點細分領域出臺多個專項方案。
“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我國先進儲能材料、光伏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等百余種材料產量居世界首位,高端電容器等產業鏈斷點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重大裝備、重要基礎零部件、新材料等關鍵領域產業鏈建設走深走實?!庇鄷詴煴硎?。
推動全要素生產率水平持續提升
對于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形勢,余曉暉表示,從國際看,發展新質生產力是贏得大國博弈戰略主動的關鍵競爭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將提升一國的國際競爭力,加速大國崛起進程,可以說,新質生產力是大國崛起的重要推進器。
從國內看,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當前,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但制約因素還大量存在。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總的來看,新形勢、新背景下,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作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核心標志的全要素生產率水平持續提升。但也要看到,我國全要素生產率水平仍不高,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新質生產力發展空間依然較大?!庇鄷詴煆娬{。
對此,余曉暉建議:
一是用好新型生產工具。技術層面加強基礎性、前瞻性技術研究,適度超前部署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項目,加快補齊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先進工藝等短板。產業層面著力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大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6G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腦機接口、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
二是培育新型勞動對象。建立工業數據流通規則,強化工業數據交易流通、開放共享、安全認證、數據資產登記等制度規范的研究制定。推進數據標準化體系建設,制定數據格式、接口、存儲等軟硬件通用標準,數據登記、數據交易、數據共享等環節通用規范,深化企業數據管理國家標準(DCMM)貫標。加快培育數據標注、清洗、聚合等大數據產業,開展大數據產業發展示范,推進大數據產業鏈現代化。
三是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優化鼓勵原創、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環境,面向新質生產力重點領域,遴選支持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強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探索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持續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支持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四是塑造新型生產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構建有利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暢通“科技—產業—金融”循環,打通從技術創新到產業轉化的堵點卡點,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