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不斷深化,三地數字協同治理基礎不斷夯實,區域多領域數字治理成效不斷顯現,在這十年間取得了諸多實質性進展。比如,組織機構、數字化協同機制日益健全,以及數字化硬件基礎設施初具規模等。
與此同時,天津、河北,尤其是后者與北京之間還存在一定的“數字鴻溝”,這意味著三地之間的數字協同發展,仍有大作為空間。那么,京津冀之間的數字協同,可以從哪此方面持續性、深入地推進,從而使三地的數字治理、數字政務更好協同發展?
河北經貿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田學斌對新京報說:“這就需要京津冀三地各級政府、社會、企業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更進一步打通數字化基礎設施“大動脈”
2022年,京津冀啟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推動京津冀數據中心布局逐步優化;2023年5月,京津冀三地共同簽署了《京津冀大數據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京津冀的數字化基礎設施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而隨著協同發展與數字治理的持續深入、覆蓋更多的領域、行業,數字化基礎設施還有很大的作為空間。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葉堂林對新京報表示,“首先要完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打通京津冀三地經濟社會發展信息的‘大動脈’?!蓖瑫r,京津冀三地政府需要更好為數實融合提供網絡、算力、平臺支撐,才能為實現數字治理、數字政務的協同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具體而言,田學斌認為,這需要精準識別京津冀地區傳統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環節,加強欠發達地區傳統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京津冀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完善公共支撐平臺對接連通,搭建結構合理、智能集約的“云網一體”技術支撐體系。
比如,公開數據顯示,京津冀算力規模占全國1/3以上,因此,加快共建共享以算力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暢通數字經濟要素資源流通渠道,以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京津冀國家樞紐節點為依托,統籌三地協同建設集約高效的數據流通算力基礎設施,“為京津冀數據流通交易創建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賴的流通環境”,就是接下來的重點。田學斌說。
同樣,京津冀地區的5G網絡建設在全國處于引領地位,田學斌建議,需要更加快5G網絡在京津冀的部署和應用,推動5G網絡在更多領域的廣泛融合與創新,全面提升京津冀地區的高速寬帶網絡覆蓋率和速度,優化網絡架構,降低網絡時延,提升用戶體驗。
“在完成傳統基建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還需注重數字技術與傳統基礎設施的適配性?!比~堂林呼吁,需要將數字技術逐層、深度應用于傳統基建。比如,北京在科技創新方面占有優勢,具備與復雜性數字技術的高融合性,而河北部分地區產業難以與復雜性數字技術有效融合,可在加強信息傳輸技術的基礎上綜合使用5G、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逐步適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服務方式。
南開大學中國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周密則認為,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指硬件基礎,也包括“軟件”基礎。要想充分推動京津冀三地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保障數據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還需將北京數字經濟的人才、平臺等高端要素進一步開放共享,打造開放創新共同體。
“同時,還需以數字產業鏈的協同布局推動數字治理與數字政務?!敝苊苷f。按照京津冀三地比較優勢,明確數字產業鏈分工,推動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網聯汽車等數字產業鏈的協同布局,以京津冀數字產業帶的發展帶動配套政務活動的數字化。
不斷深入完善政務數據共享機制
在進一步縮小京津冀三地數字鴻溝工作中,田學斌認為,三地政府需要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并全面參與??s短數字鴻溝,各級相關政府部門需要作為主要的推動力,融合多方面力量,積極引導各類平臺企業、服務商進行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比如,通過短期的技能培訓和長期的教育發展,引導農村居民、老年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等提高數字技術使用技能。
“這也需要三地建立高頻高效的握手通道和合作機制?!敝苊苷f。比如,推動三地之間相互學習、交流和借鑒,加強創新經驗相互輸出和成果共享利用,共同探索數字治理的發展實踐路徑,全方位、多角度推動三地數字治理領域協同創新,為合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貢獻力量。
“數字治理和數字政務不是簡單的政務辦理窗口的線上化?!敝苊鼙硎?,因此這需要京津冀三地更好建立政府對政府、政府對企業、政府對個人的綜合平臺,只有形成政府-企業-個人共享共促的“金三角”才能使得數據充分循環起來。
具體而言,還需京津冀三地間的規劃協同。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鎖利銘向新京報表示,京津冀需要深化理順協同治理總體布局。聯合推出有利于京津冀三地數據治理一體化的政策文件,在各地已制定或即將制定的指導性政策、針對性方案、規章制度中,增加有關推進京津冀數據治理一體化的內容要求,將強化數據資源共享、平臺融通、業務協同等內容納入其中。尤其強化對三地內容相同或相近的數據集進行集中整合、統一治理。
此外,“京津冀三地間也需要更好的規則協同,統一規范基礎數據底座?!?鎖利銘表示。京津冀的數字化協同發展需要深化數據采集、匯聚、共享開放等全要素全流程標準化建設,尤其要圍繞環保、交通、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提升三地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將現有參差不齊的數據標準進行規范統一,探索制定統一的數據開放標準規范和開放主題,提高數據的準確性、規范性和互操作性。促進數據在京津冀全域范圍內有序流動、高效共享。
這更需要京津冀三地政府間的管理協同,打造一體化數據治理框架。鎖利銘認為,京津冀三地政府需要緊抓國家數據局組建帶來的機構職能重組契機,對標國家數據局的職責分工,理順和調整京津冀三地大數據管理職能部門的責、權、利。建立京津冀一體化數據資源統籌和調度機制,制定和公開三地開放數據的總體計劃與方案,讓數據共享交換“看得見”“摸得著”“調得動”。
比如,通過工作小組、定期會晤、聯席會議、首席數據官等方式建立跨地區統籌協調溝通機制,對數字協同治理成效等展開客觀評估,實現“1+1+1>3”的協作效果。
持續性拓展京津冀數字化應用場景
要進一步縮小京津冀三地間的數字鴻溝,應用側的鴻溝也亟須縮小。
鎖利銘表示,京津冀需建立起更好的市場協同,加速數據生產要素流通。這需要京津冀積極探索國家“十四五”規劃、“數據二十條”、數字中國建設方案等政策法規中提到的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新機制,借鑒國資企業、數據銀行等靈活的運營模式。
比如,可以依托中關村大數據交易平臺、京津冀數據交易中心、北方大數據交易中心等平臺,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遴選安全可靠的實體來運營公共數據,運營收益可進一步反哺數據工作,形成良性循環。同時,重視第三方數據服務發展,依靠市場功能和社會力量彌補政府治理的缺位。
同時,京津冀三地還需建立起更好的應用協同,釋放數據要素場景價值。聚焦各地數據特色和應用需求,搭建融合應用場景,圍繞交通、醫療、環保等重點領域聯合舉辦開放數據創新利用比賽,鼓勵各界對數據資源進行深度分析、挖掘和開發利用,充分釋放數據的商用、民用、政用價值,促進重點數據在京津冀“流起來”“連起來”“用起來”?!爱斍耙哉諗祿_發利用為牽引,而后不斷探索政務、社會和企業數據的融合應用?!辨i利銘說。
葉堂林認為,還需建立京津冀電子政務管理體系,以充分利用數據并挖掘數據價值,實現數據價值化,促進京津冀政務數據的開放共享,提升京津冀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
場景應用主體也包括中小企業,田學斌認為,京津冀三地間需要建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知識平臺,政府部門對平臺成交的培訓服務合同進行定向支持,同時對各個部門、各級政府的各類資金進行整合,形成對中小企業數字化的資金支持合力。
田學斌則建議,京津冀三地政府還需將政策重心從縮小數字“接入溝”轉向縮小“使用溝”“結果溝”,即從提高用戶的數字素質角度出發,構建數字技術教育培養體系。將數字素養培育融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職業教育、社會教育中,加大數字人力資源儲備量。
同時,建設更為穩定高速的教育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打造覆蓋城鄉的遠程教育、數字教育網絡與服務供給體系,深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城鄉基礎教育、終身學習方面的應用。
此外,田學斌建議,京津冀三地間的網絡空間軟環境也需進一步優化。比如,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網絡空間秩序維護機制,積極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網絡空間內容進行深度治理,建立政府、互聯網平臺、用戶、第三方機構等多方面參與的網絡空間秩序維護架構,確保網絡活動的合法性、規范性和安全性。
“只有建立京津冀地區網絡空間管理協調機制”,田學斌認為,才能進一步提升京津冀三地的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動態監控、主動防御、協同響應的數字政府安全技術保障體系,推動三地在數據跨區域流動、數據安全等方面達成共識,促進信息共享和協同網絡空間管理行動,共建規范有序的網絡空間。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