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ㄗ髡咴S若羽系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賈利軍系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副教授、經濟金融系主任)

  以區域營商環境優化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營商環境是市場經濟的培育之土,是市場主體的生命之氧,是影響經濟增長、創新創業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因素。區域營商環境的均衡共同優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營商環境的協同優化可以促進區域經濟均衡協同發展。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只有優化營商環境才能進一步解放發展生產力。而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是經濟長久健康增長的主要動力,故營商環境的區域協同優化可以促進京津冀區域生產力的均衡發展,縮小京津冀三地經濟發展的差距。

  其次,營商環境的優化可以促進京津冀區域產業合作,促進區域產業集群的形成。

  我國營商環境的優化主要在市場化、與國際化三個方向發力,營商環境的差距也反映著這三個方面的差距。而這三個方面的差距也是企業設立、建廠和開展業務時著重考慮的問題。區域內營商環境發展的不均衡一方面使得企業“一窩蜂”的在營商環境較好的地區扎根,使得該地區企業過于密集產生擁擠效應,抑制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不利于區域產業集群的形成;另一方面,營商環境發展的不均使得企業在跨區域合作時面臨諸多隱性的摩擦成本,使得企業更傾向于本地合作,削弱了京津冀地區的產業合作。所以,只有協同優化區域營商環境才能促進京津冀地區產業合作與區域產業集群的培育發展。

  最后,區域營商環境優化可以促進區域協同創新。

  營商環境作為一種制度生態,可以從許多方面影響區域創新,營商環境的優化意味著市場化、法制化與國際化的全面深入,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可以促進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促進創新成果的正確定價,使得更多資源流向創新活躍的企業;法制化程度的提高可以提高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促進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對創新的熱情;國際化程度的提高促進區域與國外的交流,有利于創新。故京津冀區域創新活力的巨大差距與營商環境的差距不無關系,協同優化營商環境可以打破區域創新壁壘,促進三地創新主體的合作與創新成果的區域內擴散,從而帶動區域協同創新。所以,協同優化區域營商環境,區域營商環境發展的均衡化是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手段。

  京津冀區域營商環境現狀

  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戰略提出早,發展十分迅猛,各級政府也較早意識到區域營商環境協同優化的必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但由于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等原因,京津冀三地營商環境仍存在較大差距,營商環境一體化程度存在不足。

  京津冀優化區域營商環境的已有經驗

  近日,北京市印發《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標志著京津冀營商環境一體化進入了新的階段。該方案從加強區域商事制度協同改革、推進京津冀區域協同監管、強化京津冀政務服務合作、促進京津冀跨境貿易協同開放發展與推動京津冀知識產權全鏈條協同保護幾個方面制定政策。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區域營商環境一體化政策不同,北京市額外強調了區域技術標準規范的統一與知識產權的協同保護,不僅細化了營商環境一體化的政策,而且更為貼近京津冀產業結構差距大、經濟法轉狀況差距大的實際情況。

  京津冀三地營商環境仍存在較大差距

  京津冀各地政府在過去幾年相繼出臺并執行了許多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政策,營商環境也逐年優化改善,但三地營商環境仍存在較大差距。

  在《2020年中國29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營商環境報告》中,北京地區營商環境僅次于深圳、上海排名第三,天津地區營商環境排名20,而河北省營商環境最為良好的石家莊市僅排名57。2022年全國工商聯萬家民企評營商環境結果中,北京次于江蘇、上海等地位列第五,而天津與河北均不在前十之列。在《2022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報告》中,北京在市場機制改革與對外開放提升兩個方面居于全國之首;天津在監管機制創新方面位列第一,在對外開放提升方面也有上榜;而河北省只有石家莊市在公共服務優化方面表現較為突出。

  各類調查數據表明,京津冀三地中,北京地區營商環境最為優越,與浙江、上海、深圳等地處于全國第一梯隊;天津地區營商環境稍差,與泉州等地位于全國前列;而河北地區營商環境在京津冀三地處于“墊底”位置,京津冀三地營商環境存在較大差距,營商環境發展不均衡問題較為突出。

  長三角、大灣區優化區域營商環境的實踐經驗

  除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外,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區域一體化也是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大國家戰略。在中央的支持下,長三角、大灣區各級政府因地制宜,結合本地區特點,在優化區域營商環境方面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長三角區域營商環境建設經驗

  截止到目前,長三角區域營商環境協同優化已經有了較為系統的政策體系和豐富的經驗。根據國家發改委2022年10月18日印發的《長三角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長三角營商環境協同優化主要分為市場化改革一體化、區域法治化一體化、區域協同開放一體化與政務服務水平一體化這幾個方面。推動市場化改革一體化的代表政策為清理企業跨區域遷移的不合理障礙,推動“一照多址”政策;推動法治化一體化的代表措施為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防止任性執法;推動協同開放一體化的重要舉措是推動國際人才認定、服務監管部門信息互換互認,同時建立健全長三角區域內直 屬海關一體協同工作機制;最后,推動政務服務一體化的重點措施是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發展,推進長三角區域行政許可事項同源、統一規范。

  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優化經驗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提出雖然較京津冀與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晚,但由于其面臨獨特的“一國兩制”制度環境,近年來也在協同優化區域營商環境方面積累了獨特的經驗。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立峰認為,應從硬聯通與軟聯通兩個方面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硬聯通指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人員與要素自由流通,軟聯通指粵港澳三地積極對兩種制度規則求同存異,實現各類規則機制的對接連通。

  而在江門市發布的《江門市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一流營商環境若干措施》中,則對促進區域營商環境優化提出了更為細致系統的政策措施,其從推動跨境投資便利化、跨境人員流動便捷化、政務服務跨域辦、金融市場聯通化幾個方面出發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一流營商環境,其具體措施分別為:推進華人華僑便利投資轉向改革建設;爭取放寬赴港澳簽注管理,實行往返港澳便利政策;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建立政務跨區域協作機制;探索以QFLP形式引入境外資金,深化江門與港澳金融合作。

  對優化京津冀區域營商環境的建議

  基于以上各地區區域營商環境的優化經驗,結合京津冀地區已有政策與現實情況。京津冀區域營商環境可以從三個方面,即市場化、法治化與國際化進行優化。

  第一,促進京津冀區域大一統市場的形成。

  在現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破除地方保護主義與區域壁壘,清理區域內優惠政策與在政府招投標等領域對域外企業設立的隱形門檻,從而幫助企業跨區域開展業務,促進區域一體化市場的形成。

  第二,促進京津冀金融市場一體化。

  通過加強信用體系信息化建設推動京津冀區域一體化信用體系的建設,降低不同區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促進企業的跨區域融資與金融機構的跨區域投資,提高京津冀區域整體金融市場效率。同時,通過定向降低再貼現、再貸款利率等政策鼓勵北京地區金融機構走出去,在津、冀地區開展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業務活動,以金融支持助力津冀地區經濟發展,達到津冀地區經濟發展與北京地區金融機構盈利的雙贏局面。

  第三,促進京津冀區域法制化一體化建設。

  首先,推動三地區執法行為的規范與統一,推動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防止出現類案不同罰等情況,保證執法過程與結果的公平與公開。其次,推動三地區在建設 “親清”政商關系的過程中保持一致,一方面,通過推動“互聯網+政務”,將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應用于政務服務全流程,推動京津冀政務服務范圍、質量與種類的統一;另一方面,在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建立健全區域協同腐敗預防機制,通過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打破各區域監督部門的信息壁壘,不在區域內給腐敗行為留死角。

  第四,深化京津冀區域協同開放一體化。

  在現有政策基礎之上,首先應加大人才引進區域一體化程度,加強國外高技術人才信息的互認與常用各類政務服務的統一辦理;其次,建立京津冀地區統一的招商引資機構部門,整合京津冀地區優勢與資源,以京津冀地區整體吸引外資投資落地。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