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由國脈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共同主辦,廣東國脈信息發展有限公司、國脈數字經濟研究所、蟠桃會等聯合承辦的“2019 珠三角營商環境專題論壇”在廣州召開,以“提升營商環境,助推數字經濟”為主題,共有來自珠三角地區及部分其他省市電子政務、智慧城市、大數據、營商環境相關政府主管領導、行業專家和園區、開發區、國內優秀企業代表等200余人參會。

  本文系國脈集團總經理、國脈研究院院長鄭愛軍女士于本次會議上的主題演講,內容通過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image.png

  非常高興來到廣州,剛兩位專家(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國脈集團董事長楊冰之)都提到了營商環境,在座的各位很多是來自政數局,今天我想從數字政府角度來賦能營商環境,分享的主題是數字政府2.0的發展思考。

  一、數字政府的起源

  首先,我們要認識整個數字政府的來龍去脈。自2005年達雷爾·韋斯特出版《數字政府:技術與公共領域績效》以來,“數字政府”正式進入我們的視線,隨著數字化的沖擊逐漸加深,電子政務、服務傳遞、流程再造、移動辦事等所處的環境、影響因子越來越豐富,設備、渠道和體驗的需求變化正在深度影響政務服務的績效。

  二、數字政府定義及內涵

  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崛起,政府組織在數字化浪潮的面前面臨著重新選擇的機會,在大數據爆發的時代,政府組織需要重新審視在數據治理框架下的服務與監管模式——數字政府2.0。

  數字政府2.0通常是指建立在互聯網上、以數據為主體的虛擬政府,它以“業務數據化、數據職能化、職能一體化”為著力點,以實現公共信息和數據的高度共享、政府部門間實現無縫合作的“整體政府”為目標,以推動國家治理創新、公民服務個性化以及助力數字經濟發展為主要內容的政府發展新形態。數字政府既是互聯網+政務深度發展的結果,也是大數據時代政府自覺轉型升級的必然,具有高效協同化、云端化、智能化、數據化、動態化五個特征。

  三、數字政府四個發展階段

  數字化對政府運行的沖擊已形成了“電子政府、網絡政府、數字政府、智慧政府”等諸多概念,在不同的技術條件、發展理念、運行模式以及國家意志下,政府對于數字化的理解都各有差異。

  一般情況下,數字政府的四個發展階段,與其演進的路徑是吻合的。第一階段是在2001年之前,國外叫E-government(即電子政府),我國通常稱為“電子政務”,類似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是提升商貿流通效率,電子政務初衷是提高政府效率;第二階段是網絡政府;第三階段是數字政府,第四階段是智慧政府,智慧政府的演進路徑是在數字政府階段之上,以實現應用智能創新為主。

  “數字政府”階段更為值得關注的是,當“整體政府”成為一種共識,“政府即平臺”在技術層面成為可能,作為一個“開源政府”,公民表達、參政與創新的積極性與活力將更為旺盛——“高效辦成一件事”、“我的流程我來定”。

  四、數字政府政策出臺軌跡

  在數字政府發展過程中,每個階段國家都出臺相關文件:1993年三金工程建設、1999年“政府上網工程”;2002年8月發布《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到2006年3月的《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2007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再到2012年《“十二五”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2014年《關于促進電子政務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這個階段我們叫“系統數字化建設階段”;2015年至今是“政府服務數字化供給階段”,這個階段圍繞互聯網+政務服務、放管服等方面出臺了系列文件,如“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加快推進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

  五、數字政府2.0發展框架

  國脈在數字政府1.0研究時提出“三側”,即“惠民側、優政側和筑基側”,在2.0版本國脈提出“四位一體”核心理念:

  一是筑基,關注數字基礎,為數據側。

  二是惠民,聚焦數字服務。(1)第一層,數字服務要建設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市場化服務平臺(中介超市)、營商環境管理平臺,這三大平臺是基于需求側來考慮;數字服務需要考慮數字公民、數字企業、數字社區甚至數字特區,這是我們在參與深圳規劃時提出了一個重要概念,即“深圳數字政府如何與新型智慧城市融合發展”。(2)第二層是“門網線端點”,代表五個服務渠道。(3)第三層是“七個一”,包括一號申請、一碼通辦、一網通辦、一窗綜辦、一次辦成、一次辦好、一刷秒批,是我們每個地方正在追逐的目標。

  三是優政,聚焦數字治理,為治理側。很多地方都在思考城市大腦,如浦東新區的精細化管理,也有很多地方思考超級OA(即協同辦公)。那么如何做好數據治理、如何在治理方面做到智能決策或數據驅動的決策?我們提出痛點堵點牽引、創新技術驅動、數據共享共用、考核評估拉動、逐級動態調整。數字治理中,協同辦公、監管督察、智能決策等體現政府內部的數字化轉型。

  四是興業,關注數字經濟,為產業側。從未來智慧城市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尤其優先考慮數字經濟。今天會議也特別提出如何通過營商環境優化來促進數字經濟,這在楊冰之先生(國脈董事長)的演講中也有提到?!芭d業”的內容很多,包括如何利用好社會數據、金融數據、互聯網數據等,如何利用這些數據為數字基礎賦能,反過來政府數據如何為數字經濟賦能。這兩個策略都非常重要,國脈針對數字基礎特別提出要充分考慮數據的完備性、精準性、實用性、及時性和綜合性,做好數據管控體系,做好數據共享、數據開放,還提到了釋放,通過釋放數據來做好數字產業,進行數據招商引資、引智。

  六、數字政府2.0總體架構——“五橫五縱”

  基于浙江及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的“四橫兩縱”、“五橫三縱”思路,考慮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如何融合,國脈提出了“五橫五縱”的體系框架。

  關于“五橫”,第一個是表現層,即服務應用體系;第二個層面提出業務優化體系,體現流程再造、業務優化;第三個層面提出應用支撐體系;第四層是基礎設施體系,包括網端基礎設施、庫的建設等;最底層是智能感知體系,在智慧城市建設或從城市大腦的角度,智能感知體系非常重要。

  關于“五縱”,一般情況下數據體系都會放在橫向的第三個層面,基于服務、業務、數據這個層面來考慮。國脈認為所有環節必須由數據來驅動,所以把數據資源體系作為縱向來考慮,標準規范體系貫穿橫向四大體系;旁邊的三縱,分別是安全保障體系、政策制度體系和組織創新體系。未來的組織變革是最重要的,如何從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跨系統等角度進行組織創新,這里提出組織創新體系。整個體系框架中需明確角色與權責、流程與規則、質量與效果。

  七、其他國家數字政府案例

  國脈在成立以來的14年間一直在跟蹤全球電子政務排名前十的國家/地區。第一個是新加坡,其排名一直比較靠前,提出了“智慧國”“智慧島”理念,以整體政府的理念來深耕數字化服務;設立了委員會,統一身份認證及個性化的公民、企業數字庫及一站式社區平臺。

  第二個是英國,提出“數字政府即平臺”。英國真正的改革是從2012年開始,把所有部委網站進行集約化建設,中國如今建設國家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也是比較超前的做法;其次英國提出強化素質、素養與數字文化的氛圍;第三提出了政府的三大數字化產品,即統一支付平臺、統一身份認證、統一告知系統。

  第三個是愛沙尼亞,雖然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但在去年全球數字政府評估排名中位列第五。其提出“數字公民”與電子服務,人人都有電子身份證(數字ID),報稅不到一個小時,退稅將在48小時內支付,18分鐘就可以辦完一個新公司的手續。愛沙尼亞政府向公民提供600項電子服務,向企業提供2400項電子服務。是世界上首個舉行電子投票選舉的國家,這在全球是比較領先的。

  第四個案例是韓國,與公民一起實現世界頂級的電子政府,韓國政府是以公民為導向,過去是政府側,現在是公民側。這里最大的一點是大量的數據向社會、企業開放。

  第五個案例是六大世界群,英倫城市群提出頂層設計牽引;歐洲的西部城市群提出網格化,就是各個部門能進行跨層級、跨區域辦理;美國東北部的大西岸沿岸城市群,把電子政務轉變為政府職能以提升服務質量;北美五大湖城市群,通過電子政務提高溝通效率、統籌規劃區域發展;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提出從信息化走向超智能化、數字經濟發展高度信息化;長三角城市群,共同發展、各有特色。

  八、數字政府應具備的能力

  做好數字政府,應具備以下六大能力:①“一盤棋”的推進與組織優化能力;②“互聯網+政務服務”創新應用能力;③信息資源治理共享開放的能力,目前我國共享開放能力還遠遠不足;④大數據分析開發運用能力,我國在數據開發應用方面還有待提高;⑤社會治理與賦能管理的能力;⑥閉環監督與智能決策能力,目前我國還比較欠缺尤其是閉環監督能力。

  九、數字政府的創新方向

  一是技術創新,如云大物移智;二是模式創新,各地都在探討政企合作、政企分離、統分結合等模式的優劣;三是機制創新,分享協作和高效協同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有些先進地區提出業務流程的革命性再造,要打破部門障礙、層級障礙、系統障礙和政策法規障礙;四是體制創新,未來數字政府是一體化政府,其業務重構、組織再造,必定帶來體制創新。

  十、國脈助力數字政府建設

  國脈于2004年成立,被譽為中國信息化民間智庫,是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和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平臺+數據+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數據基因、營商通、水巢DIPS(數據智能平臺系統)、IEP(智慧組織賦能平臺)四大系列上百個模塊的軟件產品(通過微服務架構),長期服務于政府客戶(占90%)和中央企業,已為2000余家政府機構雷擊打造5000多個案例。

  國脈最底層的軟件產品是數據基因,是基于數據元標準化,將數據資產普查、梳理、編目、挖掘等作為核心進行數據治理;第二個是營商通,輔助營商環境主題事項梳理和流程再造;第三個是智慧組織賦能平臺,它將成為未來組織形態的代表作,將會聚合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進來,形成共建共享共贏的生態組織體系。

  國脈已在全國18個城市設立28余家分支機構,僅在廣東的設點城市就有廣州、佛山、深圳、肇慶。數字政府方面,國脈做了許多里程碑項目,如海南省的政府數據采集云項目、貴州省數字政府規劃、浙江“最多跑一次”,數字云南三年行動計劃,及北京市、上海市、江西省、河北省、廣州市等地相關項目。在數字政府、大數據領域,國脈用得最多的產品是數據基因系統,包括管資產、管數量、管目錄、管標準、管基因、管質量、管治理、管整合、管共享、管業務等十大體系。

  國脈既是數字政府的規劃者,也是數字政府的建設者,更是在座各位的合作者,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對數據本質的理解、對政府業務的熟知,我們有信心能夠為數字政府的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