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根據《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浙江省科技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我省科技創新發展的基礎與形勢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我省“十四五”時期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是指導未來五年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依據。

  一、規劃思路

  《規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四個面向”的要求,堅持科技自立自強,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以科技現代化牽引全面現代化,加速推進三大科創高地建設,加快構建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為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提供戰略支持。

  《規劃》堅持六個方面的原則。一是更加注重系統推進。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鍛長板、補短板、填缺板,強化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提升創新整體效能。二是更加注重提能造峰。堅持目標導向,體系化布局戰略科技力量,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形成科技創新策源優勢。三是更加注重協同攻關。堅持企業導向,聚焦傳統優勢產業全鏈條優化升級、新興產業全鏈條自主可控,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在戰略必爭領域實現“卡脖子”技術突破。四是更加注重人才為本。堅持需求導向,發揮人才第一資源作用,大力引進集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頂尖人才和團隊,打通從人才強到科技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五是更加注重開放聯動。堅持開放導向,以全球視野推動區域聯動、協同創新,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加速嵌入全球創新版圖。六是更加注重數字驅動。堅持改革導向,以數字化改革引領現代科技創新治理體系構建,形成全民參與、多元協同、高效共治的科技創新治理新格局。

  二、基本框架

  《規劃》分為三大部分,共十一個章節。

  (一)基礎與形勢

  總結了“十三五”以來我省科技創新取得的成績,深入分析了存在問題和未來發展形勢與需求。我省“十三五”科技發展主要目標順利完成,基本建成創新型省份,已具備構建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的基礎和條件。

 ?。ǘ┲饕繕?/strong>

  在戰略目標上,分兩個階段。到2025年,基本建成國際一流的“互聯網+”科創高地,初步建成國際一流的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創高地,科技創新走在全國前列,初步建成高水平創新型省份,支撐共同富裕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并從創新投入、企業創新、產業發展、創新績效等維度提出17個主要發展指標,著力實現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等重要指標“六倍增六提升”。

  到2035年,全面建成三大科創高地,建成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在世界創新版圖中確立特色優勢,為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為基本實現有中國特色的共同富裕奮斗目標提供強大動力。

 ?。ㄈ┲饕蝿?/strong>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推進十方面任務:

  1.著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堅持目標導向、需求導向、問題導向、企業導向,梳理“以應用研究倒逼基礎研究清單”“以基礎研究引領應用研究清單”“國產替代清單”“成果轉化清單”四張清單,強化“市場化運作、一體化配置、協同化攻堅、閉環化管理”,聚焦“互聯網+”、生命健康、新材料、現代能源、海洋等領域實施“尖峰、尖兵、領雁、領航”四大攻關計劃,取得100項填補空白、引領未來的重大成果。

  2.加快構筑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打造“一廊引領、多廊融通、兩區輻射、多點聯動”的創新空間格局。一是以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為主平臺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二是推進寧波甬江、溫州環大羅山、嘉興G60、浙中、紹興、臺州灣等科創走廊聯動發展,打造技術創新策源地。三是推進杭州、寧波溫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環杭州灣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推動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打造產業創新高地。

  3.加快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是構建新型實驗室體系,支持之江實驗室、西湖實驗室打造成為國家實驗室的核心支撐,推動良渚、湖畔、甬江、甌江等省實驗室加快建設。二是加快構建技術創新中心體系,爭取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浙江布點,謀劃創建領域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三是支持浙江大學、西湖大學打造國家重大戰略科技力量,支持省重點建設高校創建“雙一流”大學,推進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四是引進培育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實施新型科研組織“新銳計劃”,培育一批在行業細分領域單點突破、具備國際領先水平的“新銳”科研組織。五是完善重大科研設施布局,打造大科學裝置集群。

  4.加快完善產業協同創新體系。一是實施新一輪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支持頭部企業牽頭組建產學研協同的創新聯合體,打造“頭部企業+中小微企業+服務環境”創新生態圈。二是強化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實施產業鏈提升工程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支撐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三是擴大高新技術產業有效投資,實施一批技術含量高、產業輻射帶動性強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5.大力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一是實施“三大人才高峰支持行動”,探索建立支持“白名單”機制,構建全球人才蓄水池支撐點。二是實施“六大引培行動”,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配套銜接、分工協作的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體系。三是大力實施青年科技人才培養“555”行動,打造青年創新創業活力之省。四是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探索建立“企業評價+政府獎勵”的人才激勵機制。

  6.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一是完善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健全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和市場化定價機制。二是構建輻射全國、鏈接全球的技術交易體系,打造網上技術市場3.0版和“浙江拍”品牌。三是發展科技創新創業,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全鏈條孵化體系。四是推動人工智能、區塊鏈、5G/6G等技術在制造、農業、交通等重大場景中的應用,打造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示范應用工程。

  7.加快構建科技開放合作新格局。一是深化與創新大國、關鍵小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相關國際組織全面合作,打造全球精準合作升級版。二是加快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建設,推進長三角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創新增長極。三是全面融入沿海沿江創新發展帶,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打造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創新型城市群。

  8.全力推進科技賦能品質生活。一是加強鄉村振興科技支撐,持續實施新品種選育重大科技專項,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改革。二是完善生命健康科技支撐體系,加快構建平戰結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體系。三是增強“碳達峰碳中和”科技支撐,開展低碳、脫碳以及負碳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構建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

  9.縱深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一是堅持數字化改革引領,構建整體智治體系。探索“科技大腦+未來實驗室”的科研新范式。二是強化宏觀統籌,發揮政府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設立省科技咨詢委員會,發揮科技創新智庫決策支持作用。三是加大創新資源主動布局力度,推進“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高效配置。四是完善新型科研管理體制,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五是健全科技安全風險防范機制,完善科技倫理監管制度。六是加快科研誠信、科技監督建設。七是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打造產業基金引領、社會資本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科技創新基金體系。八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嚴格知識產權執法,支持重點領域標準研制。九是培育創新文化,形成全民創新的社會氛圍。

  10.有力保障規劃落到實處。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科技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并實體化運作。二是加強政策供給,促進科技、教育、產業、財稅、金融、人才等政策協同。三是強化創新投入,確保全省財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長15%以上。四是強化監測評估,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全面落實到位。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qrcode_for_gh_3fb56a5f9578_258.jpg  

qrcode_for_gh_d37d7c6bd5cb_258.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