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寶雞市政府辦公室獲悉,陜西省2025年第一批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做法日前公布,共有35項入選,其中寶雞市有3項入選。
近年來,寶雞市錨定“政府誠信、企業舒心、辦事高效”目標,持續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形成了一批改革范例和特色品牌,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此次,寶雞市入選的典型經驗做法分別是:《鳳翔區:“三位一體”信用生態體系 賦能營商環境再優化》《扶風縣:念好營商環境“六字訣”按下企業發展“快進鍵”》《渭濱區:三點融合推動政務服務“就近辦”》。
據了解,鳳翔區創新構建“數據歸集—服務創新—應用拓展”三位一體信用生態體系,通過實施信用數據資產化、信用服務普惠化、信用場景多元化三大路徑,形成信用建設與營商環境互促共進的“鳳翔模式”。扶風縣創新打造“優、嚴、用、精、享、通”六字工作機制,一體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經營主體活力持續迸發。今年截至目前,扶風縣新增經營主體383戶,全縣存量達26067戶。渭濱區聚焦企業群眾高質量發展需求,在人流密集區域試點設立綜合性群眾服務中心,探索政務服務“商圈+園區+社區”模式,拓展延伸政務服務陣地,推動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鳳翔區“三位一體”信用生態體系賦能營商環境再優化
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開展以來,鳳翔區創新構建“數據歸集-服務創新-應用拓展”三位一體信用生態體系,通過實施信用數據資產化、信用服務普惠化、信用場景多元化三大路徑,形成信用建設與營商環境互促共進的“鳳翔模式”。
數據治理構建“信用基座”。全量歸集實現三個覆蓋。建立“1+18+N”信用數據體系(1個信用大數據平臺、18個重點領域、N個應用場景),實現公共信用信息應歸盡歸。截至目前,累計歸集“雙公示”信息9515條、行政管理信息15925條、涉企特定信息2700條、信用承諾信息3650條,形成全區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庫。修復機制打造陽光通道。嚴格落實《失信行為糾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復管理辦法》,推行懲戒糾偏與《信用修復告知書》同步送達機制,指導企業快速完成信用修復,累計完成信用修復91例。實現了“懲戒”與“糾錯”雙向銜接,有效提升了企業合規經營意識。分級監管實施精準滴灌。推動交通運輸、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18個領域建立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度,將經營主體劃分為A(優秀)至D(嚴重失信)四類,通過差異化監管措施,顯著提升行政效能,優化監管資源,為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服務創新激發“信用動能”。政務誠信引領陽光政務。積極發揮政務誠信示范引領作用,全區12個鎮、32個部門簽署政務誠信承諾書,建立政府失信責任追溯機制,積極帶動商務誠信和社會誠信建設,形成“政府帶頭、企業跟進、全民參與”的信用共建格局;推行“信用+審批”,實行涉企經營許可告知承諾制,12項高頻事項對信用良好企業“一諾即入”。信用融資破解企業困局。依托“信易貸”智慧服務平臺,實現企業注冊、需求發布、融資對接全流程線上服務;創新開展“信用+融資”專項行動,全區2385家企業完成“信易貸”平臺注冊,717家企業進行實名認證,149家企業成功發布融資需求并對接成功,有效解決了企業融資難題。信用宣傳構建矩陣體系。在區門戶網站、專欄發布信用動態信息198條,開展“三進三講”活動(進企業講合規、進社區講誠信、進村鎮講治理)15場,舉辦信用修復培訓2場,形成“云端+線下”立體傳播體系,覆蓋人群超萬人次,有效提升企業群眾信用意識,營造良好信用氛圍。
場景創新激活“信用價值”。信用教育融入基層治理。在柳林鎮、虢王鎮等地試點“信用+鄉村治理”,將鄉村治理、環境衛生、移風易俗等納入村民信用積分,對群眾日常行為表現實施評價積分,并給予相應獎勵;組織入黨積極分子開展信用教育培訓,推動信用理念深入人心,提升公眾守信意識,為基層治理注入新的內涵。信用評價助力信用監管。通過信用風險分類結果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深度融合,對信用較好、風險較低的經營主體,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減少生產經營影響,對違法失信、風險較高的經營主體,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依法依規實行嚴管和懲戒。全區2萬余戶經營主體實行差異化分類抽查,實現精準高效監管。信用應用拓展多元場景。在行政許可、公共資源配置、市場準入等場景中落實信用承諾制,推進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名錄清理,為誠信企業開通“綠色通道”,形成市場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社會共治格局。
扶風縣:念好營商環境“六字訣”按下企業發展“快進鍵”
今年以來,扶風縣緊扣深化“三個年”活動主線,創新打造“優、嚴、用、精、享、通”六字工作機制,一體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經營主體活力持續迸發。截至目前,新增經營主體383戶,全縣存量達26067戶。
念好“優”字訣,金融活水精準滴灌。依托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扎實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持續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截至目前,共走訪經營主體23534戶,授信7.62億元,貸款6.14億元,通過“秦信融”平臺注冊經營主體9051戶,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
念好“嚴”字訣,市場準入暢通無阻。推行“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對許可準入事項,按照規定程序和條件審批,杜絕違規審批、變相審批,依法保障各類經營主體平等進入,切實做到“非禁即入”。截至目前,通過投資在線平臺辦結項目92個,總投資18.68億元。
念好“用”字訣,信用生態持續優化。健全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機制和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拓展信用在社會治理、金融服務等方面應用。目前,指導1216戶(個)中小微企業在市信易貸平臺實名注冊,57戶企業發布融資需求;完成企業信用修復252條,確立市級誠信企業(AA級)226家,“守信企業無事不擾、失信企業利劍高懸”的監管格局加快形成。
念好“精”字訣,項目保障全鏈升級。創新實施重點項目精準調度、精準謀劃、精準入庫“三精準”管理機制,聚力打好擴大有效投資攻堅硬仗,緊抓增量政策爭取、存量資源盤活、項目儲備建設,力爭150個重點項目全部完成預期建設計劃。截至目前,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0.7%,社會資本投資同比增長20.8%,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7.2%。
念好“享”字訣,數字轉型縱深推進。制定《扶風縣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編制共享目錄,規范縣級部門政務信息資源采集獲取、互聯互通、目錄編制、共享提供和更新維護等工作。目前,已完成16個縣級部門政務數據精準分級分類編目,將與企業群眾密切相關的數據上傳全市政務資源共享平臺,共享政務資源信息20條。
念好“通”字訣,服務質效靶向提升。設立“扶風·同心薈”速辦熱線,以“周見面、月調度、季督查”形式搭建政企溝通“連心橋”。大力推廣“陜企通”小程序,創新運用“3+7+N”模式(3指企業用戶三個不同入口,7指七個核心業務模塊,N指多個特色功能專區),形成政府搭平臺、企業提訴求、行業部門發政策解疑難的良性循環機制。截至目前,全縣“陜企通”注冊用戶3035個,為企業辦理訴求13件,辦結率100%。
渭濱區:三點融合推動政務服務“就近辦”
去年以來,渭濱區聚焦企業群眾“就近辦”需求,積極探索政務服務新模式,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會同姜譚經開區管委會及區商務局、人社局、司法局、稅務局創新構建了“園區+商圈+社區”三圈聯動政務服務新生態,在工業、商業、人口密集的姜譚工業園區、經二路商圈(人民商場)以及寶橋社區、寶管社區、渭工路社區等5處點位設立政務服務驛站。同時,配套打造“政務驛站+智慧終端+幫辦矩陣”三維服務體系,實現政務服務從“窗口辦”向“門口辦”的迭代升級。
此次獲省級層面肯定并推廣,是對渭濱區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莫大激勵?!啊肌铡睙o止境,我們永遠在路上。渭濱區將繼續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提升服務效能,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數字政府、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民營經濟、產業發展、數字企業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