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吉林省四平市中級人民法院聚焦切實提升市場主體的滿意度、獲得感,以標準化思維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全面細化、量化、優化審判執行工作要求,多措并舉、點面結合,助力打造具有“高效解紛、高質服務、高能保障”特點的一流營商環境,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撐起法治晴空。四平地區執行合同、辦理破產兩項指標在2021、2022年度全省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中蟬聯“兩連冠”;保護中小投資者、執行合同兩項指標在2023年度吉林省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中超過全省平均值,四平法院為四平市被評定為全省營商環境建設優秀單位做出了貢獻。
以標準化思維統抓營商環境
四平中院找準法院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中的職責和定位,將營商環境工作融入審判執行、融入頑瘴痼疾整治、融入中心工作,探索形成了標準化推進營商環境工作模式。
一是細分商事案件質效指標。每年都制定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將商事案件上訴率、商事案件申訴再審率、商事案件執行完畢率等評價法治化營商環境14項指標落實到具體責任部門,由審管辦對上述14項指標進行實時監測與動態跟蹤問效,將抽象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內在要求轉化為清晰具體的審判執行工作指引,讓公平正義更加可感可知可觸。
二是聚焦頑瘴痼疾重點整治。針對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訴訟難點、堵點問題,四平中院推行立、審、執、破全流程管理,對涉企案件堅持快速受理和優先辦理原則,在立案窗口建立專門綠色通道,提升市場主體提起和參加訴訟的便利程度。針對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司法不正之風,結合貫徹落實黨中央和上級法院關于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司法專項行動的決策部署,以及市委政法委部署開展的“兩個專項行動”,四平中院印發相關工作實施方案,明確4個方面28項重點整治任務,納入學習教育查糾整改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一體推進整改落實,力戒“慵懶貪”,激勵“闖創干”,以高質量服務、高效率作風贏得市場主體認同。
三是壓實營商環境工作責任。結合全市法院年度工作要點、當前和長遠目標任務,將法治化營商環境各項工作要求細分為重點任務、自選任務和創新任務,并明確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合理設定完成時限,切實做到事到崗、崗到人,人有責,責有行,行有范,激發全員參與營商環境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近兩年,全市法院先后有9項工作創新被省高院評為營商環境微改革微創新典型案例。
以實質化解紛打通商貿堵點
一地糾紛多不多、解紛快不快,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規則意識強不強、法治氛圍濃不濃、營商環境好不好。四平中院立足定分止爭,推進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多元化解、實質性化解,讓市場交易更加規范、資源流通更為高效。
一是做深源頭治理。依托黨委牽頭,構建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大格局,深入推進物業糾紛源頭治理工作,將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調解輔助服務用于化解物業糾紛,全市法院物業糾紛源頭治理成效明顯,一審物業糾紛同比下降40%以上。
二是做強訴調對接。與律協、衛健委、醫調委、婦聯、工會、人社等13家單位建立訴調對接機制,加強商事糾紛源頭治理,依托在線調解平臺,協同行業部門調解涉企糾紛案件208件,線上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答疑、預約服務28次。鐵西區法院創建“多元調解+司法確認+速裁+快執”四位一體金融糾紛化解機制,梨樹縣法院借助“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調解成功率達80%以上。
三是做實一體解紛。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模式,兩級法院實質入駐綜治中心,其中鐵西區綜治中心入駐鐵西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探索一體化運行新模式,推動法院主導型解紛機制向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轉型,為人民群眾和各類市場主體提供一站式平臺和多元化服務,訴前調解率達51.1%,調解撤訴率達45.2%,解紛提速30%以上,努力做到糾紛一站解、矛盾快速清。四平中院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四平模式”經驗做法被《中國審判》宣傳推介。
以專業化惠企增強法治成色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四平中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以公正辦案捍衛法治尊嚴和權威,以延伸服務提升市場主體的法治意識和法律水平。
一是以高質量司法護企。注重中小投資者保護,在促進公平競爭、保障投資興業方面持續發力,探索建立示范判決、仲裁調解等機制,嚴格落實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慎用羈押性強制措施和財產類強制措施,靈活采用“活封”“活扣”,有效保障企業合法權益與正常運營。2025年1至5月,全市法院審理涉企糾紛案件3031件,平均審理周期37天,比去年同期縮短7天。持續開展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全市法院辦結相關案件275件,到位金額2992萬元人民幣,堅決維護勝訴企業合法權益。
二是完善涉企溝通機制助企。與市企業家協會建立常態化溝通協作、普法宣傳培訓等機制,截至目前,已有30余家企業90余名經營管理人員參加培訓,還利用法企共建微信工作群為企業答疑解惑法律問題。聚焦案件審理中發現的企業經營管理風險問題,梳理出95個具體注意事項,向企業印發2000冊《企業經營法律風險防控提示手冊》,助力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三是以問診式服務暖企。堅持問需于企,先后召開五屆法企共建座談會,收集意見建議114條,有針對性地制定5份涉企司法文件助企紓困。定期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為企業提供“點單式”宣講、個性化服務,共走訪企業47家,解答法律問題98個,提供指導意見35條,尊商便商、護商安商在全市法院蔚然成風。
以信息化應用賦能涉企司法
堅持向信息化要動力、要效率,緊緊圍繞“訴訟更便捷、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三個目標,構建從立案、審理到執行的全流程在線服務模式,讓公平正義不僅直觀可感,更能以最快速度實現。
一是在線訴訟增效。深度運用智慧法院成果,加強網上立案、網上開庭、網上送達技術保障,暢通在線訴訟,讓市場主體和辦事群眾切實感受到“指尖訴訟、掌上辦案、公正便捷”。2022年以來,全市法院網上立案25210件,在線調解18177件,在線開庭1887件,庭審直播4443件,網上閱卷2350件,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四平中院利用府院聯動機制成功調解四平某機械制造公司與上海某精密機械公司系列合同糾紛案件,雙方握手言和并就后續合作達成意向,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二是信息共享助力破產提速。建立健全破產審判機制,在原有的破產重整案件法官工作平臺的基礎上,探索推進管理人、辦案法官“一網辦公”和信息共享,規范市場主體退出行為,維護市場運行秩序。某公司破產清算案,從立案受理到裁定終結破產程序僅用時150天。辦結某電器公司、某食品公司、某糧庫等一批破產積案,化解債務9541萬元。
三是以案釋法助企降訴。利用專業優勢和豐富的案例資源,幫助企業防范經營風險、堵塞管理漏洞,將事后的訴訟糾紛延伸到事前的預警防范,減少企業涉訴風險。2024年10月22日,四平中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市法院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開展情況,發布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媒體記者就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做法及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取得的成效等問題進行提問,宣傳工作成效,穩定市場預期,增強企業信心,持續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數字政府、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民營經濟、產業發展、數字企業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