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的內蒙古、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3個?。ㄗ灾螀^、直轄市)及廣東省湛江市、湖南省懷化市稅務局,在重慶舉辦“稅通陸?!げ啪畚磥怼眹H化稅務人才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案例交流活動。15地稅務部門國際化稅收服務團隊代表,聚焦提升跨境稅收服務質效,展開梳理總結,促進互學互鑒,推動業務提效,助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西部陸海新通道作為國家開放大通道,已通達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超500個港口,國內輻射18個省區市的71個城市。2024年4月,15地稅務部門在重慶共同簽署《高水平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跨區域稅務合作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開展共同助力“稅路通”品牌建設、政策執行協同、稅收管理協作、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等8項合作,攜手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當前,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已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動力源,需要稅務部門從更高站位、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敝貞c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黃樹民表示,通過舉辦此次案例交流活動,15地稅務部門集中展示全鏈條、多視角的跨境稅收服務舉措,推動稅費管理服務更加專業化、規范化、國際化,從而更好助力打造成本低、效率高、服務優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
活動現場,15地稅務人員以當地“引進來”“走出去”企業各發展階段的涉稅需求為切入點,介紹了各地稅務部門為企業提供“全周期服務”的做法、經驗。
內蒙古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達4200多公里,有20個對外開放口岸。依托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內蒙古外貿對蒙、俄等傳統市場保持增勢。在建設“稅路通·北疆行”服務品牌過程中,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局通過搭建“海外倉稅收服務云平臺”、推出“中歐班列+跨境電商”定制化服務包、提供跨境涉稅風險預警線上咨詢服務等舉措,幫助跨境貿易企業減負擔、增便利。截至目前,該局累計服務海外倉及重點企業731家,今年一季度新增貨物貿易進出口額32億元。
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是中國與東盟國家交流合作的前沿和重要窗口。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能力不斷增強,越來越多東盟企業來到廣西投資興業,其涉稅訴求也愈發多樣。
“我在廣西的發展獲得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特別是稅務部門主動上門服務,在稅收優惠、風險防控、申報提示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現場,廣西壯族自治區稅務局圍繞越南投資人阮文雄寫給親友的三封信,展現了該局以“稅路通·八桂行”跨境稅收服務品牌建設為統領,建立“項目長”雙語稅收服務機制,為“引進來”“走出去”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確保稅費政策第一時間傳遞、涉稅風險第一時間提醒、疑難問題第一時間解決。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稅務局累計為417戶企業建立跟蹤服務臺賬,開展政策宣傳輔導45戶次,解決涉稅問題46項。
為了讓服務更加精準高效,15地稅務部門還以打造“稅路通”服務品牌為契機,加強協同聯動,推動跨境稅收服務更加契合企業實際需求和當地產業發展。
今年4月,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南??谂e辦,海南省稅務局成立外語稅收服務團隊進駐展會,為參展企業提供稅費服務。據介紹,海南省稅務局持續深化“稅路通·跨海行”服務品牌建設,通過聯合柬埔寨稅務部門舉辦稅收服務赴柬埔寨投資主題活動、參與“外資巨頭海南行”稅收宣傳推介等一系列活動,累計服務跨境納稅人1200余戶。同時積極開展與重慶、廣西、云南、廣東湛江等地稅務部門的跨區域稅務合作,提升稅收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質效,助力海南自貿港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
現場,15地稅務人員依次介紹各地稅務部門跨境稅收服務的實招新招。貴州省稅務局推出“稅務管家”包保服務,精準解決企業跨境涉稅痛點;廣東湛江市稅務局以智慧稅務為引擎,推動海鐵聯運班列覆蓋12省53個站點,實現從“一條線”到“一張網”的跨越;重慶市稅務局組建“稅護航”團隊、建立“稅企聯”機制、創新“稅錦囊”知識產品,快速響應“引進來”“走出去”企業的涉稅訴求;四川省稅務局與重慶市稅務局簽署《川渝國際稅收確定性服務合作備忘錄》,共建“蜀渝譯家”雙語服務站;湖南省懷化市稅務局推出30條服務舉措,為跨境企業和項目提供“一企一策、一戶一優、一事一議”個性化幫扶服務。
此外,云南省稅務局、西藏自治區稅務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稅務局聚焦優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完善口岸跨境服務體系,為跨境企業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政策輔導、風險提示和權益保障。陜西省稅務局、甘肅省稅務局、青海省稅務局、寧夏回族自治區稅務局也通過主動參與大型國際活動、用活“稅務+外語”精準服務等方式,加強與跨境投資者的溝通,實現跨境投資“信息通”“服務通”“政策通”。
“今天交流的案例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創新性,充分展現了各地稅務部門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務實舉措?!彼拇ㄍ鈬Z大學國際學院副院長張勇現場點評道,跨境投資稅收服務的不斷優化,既為企業提供了實打實的幫助和便利,也進一步推動了稅收治理能力的提升,為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回升向好貢獻力量。
據了解,自2024年4月《框架協議》簽署以來,15地稅務局已確定聯合開發稅收知識產品、開展稅收宣傳、培養國際化稅務人才3個長期共建項目,已啟動“陸海稅聲”稅收宣傳協同、聯合編發《陸海新通道跨境金融國際稅收政策指引》、出口退稅便利化3個首批合作項目,累計開展跨境稅費政策直播10余次,有力服務了通道沿線企業“走出去”“引進來”。同時著力加強與口岸物流、海關、商務、外事、海事等部門的交流合作,圍繞服務沿線經營主體健康發展,聯合巴基斯坦、巴林、阿根廷、柬埔寨、沙特等外國稅務部門、境外中資企業協會、駐外使館等舉辦國別稅收專題輔導活動,合作共治“朋友圈”不斷壯大。
“持續優化跨境稅務服務,以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為契機,以‘稅路通’跨境稅費服務品牌建設為切入點,加力推動跨境涉稅訴求的快速響應和高效解決,共同助力高水平‘引進來’和高質量‘走出去’?!眹叶悇湛偩謬H稅務司副司長黃素華表示,此次15地稅務局案例交流互鑒,將進一步促進跨區域稅務合作,為稅收服務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新動力,開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