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環境篇:
為全力營造奮勇爭先的創新氛圍,激發比學趕超的干事勁頭,持續提升“營在盤龍 贏未來”品牌效應,盤龍區聚焦全區市場、投資、產業、政務、創新、法治、人文、開放八大環境,對優化營商環境三年攻堅行動中的改革舉措和成功經驗進行了梳理總結,匠心推出42個典型案例。從簡政放權、審批提速,到完善規則、依法行政;從減稅降費、降低成本,到加強監管、綜合執法;從分類施策、精準服務,到改進作風、提升效能。每一個案例都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有益啟示。
本期分享法治環境篇。盤龍區司法局打造云南首個社區“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榮獲“全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區”稱號,成為基層治理的“示范典型”;區法院建立首個“多元化消費糾紛聯調站”,打造融合行業調解、消協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于一體的消費糾紛聯調機制;區發展改革局聚焦法治化、規范化和信用監管效能,全力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多措并舉厚植“法治沃土”,為地區社會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案例一:司法局
打造云南首個社區“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服務群眾“零距離”
案例概況
為進一步推動法治社區建設,盤龍區司法局聚焦選優人才,以做強特色品牌為目標,積極探索建立“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新模式,在田園路社區打造云南首個社區“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將通過“以點帶面、以面帶片、以片帶廣”的方式,充分發揮“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品牌集成效應,力爭把“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建成群眾身邊“做得好、信得過、叫得響”的“金字招牌”,助力平安盤龍、法治盤龍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主要做法
?。ㄒ唬┩晟啤拔鍌€一”功能配套。為確保讓居民群眾看得見、找得到、用得著,在東華街道田園路社區居委會建立“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居民群眾在遇到法律疑難問題時能夠及時便捷地尋求到法律服務。工作室完善功能配套,達到“五個一”全配備,即一支隊伍(“法律明白人”與社區法律顧問聯合辦公)、一套制度(制度規范公示)、一套學習教材(“法律明白人”常用法律知識書籍和學習筆記)、一個“法律圖書角”、一個培訓室。在做到“標識、標牌、標語”三齊全的基礎上,展示“法律明白人”主要工作職責等制度,設置擺放法律相關書籍的“法律圖書角”供“法律明白人”和居民群眾查閱學習,定期邀請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到培訓室為“法律明白人”充電賦能,全方位提升“法律明白人”綜合素養。
?。ǘ┙ⅰ?+1”工作室輪班制度。社區6名“法律明白人”、1名法律顧問輪流坐班“問診”,開展法治講座、接受法律咨詢、調解矛盾糾紛,引導群眾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參與管理社區公共事務,達到民意一線掌握、問題一線解決的效果。
?。ㄈ熬€上+線下”模式開展精準普法?!胺擅靼兹恕本€上定期在居民微信群推送實用普法宣傳視頻和文章;線下每月以一個熱點法治話題為宣傳主題以案釋法,組織開展普法講座,進一步增強群眾法治意識。工作室以法治主題社區便民服務大廳和金地山水小區法治主題庭院為依托,將群眾辦事場所和休閑聚集場所建設成為法治文化陣地,讓群眾隨時隨地學習法律知識。群眾在休閑娛樂的同時,能夠“出門見法、抬頭看法、閑余議法”,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推動形成全民崇尚法治良好氛圍。
?。ㄋ模┥钊脎`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胺擅靼兹恕惫ぷ魇疫€依托“田園幸福議事廳”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和矛盾糾紛“三解”工作法,在日常走訪排查過程中,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當排查發現矛盾糾紛時,立即聯合網格長、綜治專干、司法所工作人員到現場核實了解、分析研判,力爭當場化解;現場無法調解的,將矛盾雙方當事人邀請至工作室,通過“法律明白人”講解法律知識、心理咨詢師解心結、社區民警化解矛盾沖突進行問題“三解”,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引導居民在法律框架下盡早解決問題。
工作成效
2024年以來,工作室已開展普法講座12場次,推送普法信息36條,覆蓋群眾4000余人次。工作室旨在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田園路社區“法律明白人”已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服務300余人次,調解矛盾糾紛10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100%。
案例二:法院
成立昆明首個“多元化消費糾紛聯調站”
案例概況
為何成立“多元化消費糾紛聯調站”?據了解,在消費過程中若遇到糾紛問題,消費者主要需求多為提升訴求處置效率。同時,在解決復雜消費投訴的過程中,由于行業主管部門不同,適用法律法規不同,無法做到“一站式”解決。面對這一新情況、新問題,多元化消費糾紛解決機制的建立尤為重要,進一步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才能推動營造能消費、愿消費、敢消費的放心消費環境。
主要做法
?。ㄒ唬┲贫ㄍ晟品桨?,推動部門齊聯動。盤龍區制定《提升消費者滿意度多元化消費糾紛聯調站工作方案》,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以行業主管為導向,打造融合行業調解、消協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于一體的消費糾紛聯調機制與消費維權社會共治的新格局。依靠區政府和工作專班,聯合區司法局、區人民法院、區市場監管局等17個行政部門,開展與各類職能職責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培訓指導,重點打造專業化、職業化的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員隊伍。
?。ǘ┩菩小按瞪凇苯忸},結合實際定制度。遇到消費糾紛“疑難雜癥”時,社區多元化消費聯調站及時“吹哨”,相關部門配合解決,落實律師、專家咨詢機制,凝聚多部門合力,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和相關制度等,提質增效完成消費糾紛調解工作。
?。ㄈ┐罱ɑネㄆ脚_,提高化解效能。將全國市場監督管理總局12315平臺和轄區企業已經運行的“ODR”平臺無縫銜接到多元化消費糾紛聯調站的工作中,提高糾紛化解效能。搭建人民調解與司法確認互聯互通平臺,推動司法對接進程,探索一站式多元化解消費糾紛聯調站工作新模式。
工作成效
近三年,盤龍區成功創建“放心消費在昆明”承諾單位6260個、區示范單位164個、市局示范單位5個,有消費維權服務站202個、消費維權義務監督員74名以及“線下無理由退貨”單位67個;佳園社區與區司法局、區人民法院聯合建立人民調解委員會,為多元化消費糾紛聯調站試點打下基礎。
案例三:司法局
暢通行政爭議主渠道 爭做行政復議化解官
案例概況
自2021年7月行政復議體制改革以來,基層行政復議機關案件數量劇增,行政復議案件呈現出量大、類多、面廣的特點,在此背景下,盤龍區立足預防、立足調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層,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入行政復議全過程,探索出行政復議實質性調處化解“333”工作舉措,高質量打造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
主要做法
?。ㄒ唬┳鰞烅攲又\劃,繪制“體系+機制+渠道”大格局。建立《盤龍區行政復議實質性調處化解工作機制》,從糾紛排查預警、糾紛引導分流、行政復議咨詢受理、行政復議案件調查協助配合、調處隊伍建設5個方面細化40條工作措施;構建區級—街道—執法單位三級行政復議調處網絡,全省首創在行政復議案件多發、矛盾爭議較多的交警部門設立行政復議代辦點暨交通執法類行政復議調處中心。依托各類媒介矩陣,推送行政復議科普短視頻、文字信息、宣傳冊等12000余條,發出《行政復議實質性調處化解告知書》475份,有效打破困擾群眾多年的“不知復議”“不愿復議”“不敢復議”的痛點問題。
?。ǘ┙◤娬{處隊伍,構建“專業+專家+援助”同心圓。組建以專職行政復議工作人員為主體,銀齡調解專家參與,法檢兩院為補充的行政復議聯動隊伍,研究制定《建立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協作機制實施意見(試行)》。充分發揮離退休干部余熱優勢,將涵蓋行政執法、市場監管、社會保障等領域,政治覺悟高、業務能力強、熱心調解工作的老專家組織起來,第一批選聘9名老專家,組建起全省首支行政復議案件銀齡專家調處隊伍,制定《盤龍區行政復議案件銀齡調處專家管理辦法》,全區行政復議實質性調處化解力量不斷充實。整合全區法律援助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村居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4方力量,建立援助隊伍12支,并在行政復議程序中配發《法律援助工作指南》,從法律援助申請方式、受案范圍、受助標準、服務方式等7個方面進行規范,引導群眾依法依規合理表達訴求。行政復議法律援助制度運行以來,接待復議當事人80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詢1000余次,收到錦旗15面,實現法律效應與社會效應的有機統一。
?。ㄈ┳鼍珡妥h調處,匯聚“源頭+多元+監督”向心力。調解前梳理案件事實、證據和引發矛盾的深層原因,找準案件爭議焦點以及申請人的核心訴求;調解中圍繞核心訴求,對行政行為作出的依據和裁量標準開展釋法、協調和勸導;調解后開展回訪跟蹤,監督各方履行調解協議。在全區推行行政復議案件“繁簡分流”模式,對復雜案件按照“一案一調”的方式。在參與上,以行政復議辦公室為調處主體,聯動法檢審判力量,引入銀齡調解專家,組成專案調處組共同化解調處;在過程上,構建案前矛盾化解、案中排查調處、案后“全鏈條”服務;在方法上,綜合運用公開聽證、釋法說理、心理疏導等多元化解方式,從情、理、法角度全方位疏導。
工作成效
2022年、2023年盤龍區收到行政復議申請數量在全省129個縣(市、區)居于首位,連續兩年盤龍區行政復議案件調撤率超50%,居全省前列。開展行政復議實質性調處化解工作以來,調處化解行政復議案件468件,行政復議案結事了率連續三年達50%以上,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有效減少了行政糾紛的積累和激化。自2021年以來,盤龍區行政復議辦公室通過“多元式”調處辦結涉企案件36件,企業自愿撤回復議申請11件,行政機關行政行為被撤銷1件,被確認違法1件,復議決定履行率100%,案件回訪率滿意度100%,為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自“監督式”裁決推行以來,盤龍區行政復議辦公室開展行政執法培訓6場次,召開案件核查會5次、案件對接研討會9次,實地調查37次,發出《行政復議意見書》20份,通過撤銷、變更、確認違法等方式直接糾錯36件,有效提升行政執法質量和效能。2024年上半年,盤龍區辦理行政復議案件395件,在已結案件中調撤率達52%,切實將行政復議轉化為群眾感知法治政府建設的“神經末梢”。
案例四:發展改革局
確立信用建設“風向標” 鍛造政府誠信“硬作風”
案例概況
盤龍區嚴格落實國家、省、市對信用體系建設的工作要求,聚焦提升信用建設法治化規范化水平、信用監管效能、統籌推進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以及加快推進重點領域信用建設五方面,為全力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主要做法
?。ㄒ唬┊敽眯庞皿w系建設“領頭羊”。印發了《盤龍區2024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統籌全區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助力我區法治建設。加大信用工作培訓力度,組織信用核查、數據補錄、信用承諾和“雙公示”數據錄入、信用修復等內容培訓8次。落實信用建設例會制度、通報制度,定期分析研判重點、難點工作。出臺《昆明市盤龍區2024年“誠信建設萬里行”誠信主題實踐活動工作方案》,開展誠信主題宣傳教育、誠信示范創建、選樹誠信典型等系列活動,大力弘揚誠信文化理念,多方位營造崇信守法的社會氛圍,使誠信精神融入企業經營、市民行為的準則中,增強社會各領域誠信意識,形成新時代誠信風尚。
?。ǘ┐罱ㄐ庞霉蚕砥脚_“固基石”。各單位以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獎勵、行政強制、行政確認、行政裁決和行政監督為抓手,規范對“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使用,做到應錄盡錄,實現信用信息歸集與共享。通過數字化讓所有經營主體社會信用信息立體化、全面化,輕點鼠標,即可呈現出“待查詢主體”信用形象,助力各行業領域高效運轉?;谇捌趯ζ髽I信用形象的刻畫,依托云南省融信服平臺,開展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運用“數據+政策+金融”服務模式,“政、銀、企”三方合作發力,11家部門、12家街道、聯合轄區28家金融機構,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打通金融服務經濟“最后一公里”。提高中小微企業貸款可得性和便利度,著力解決貸不到、貸得貴、貸得慢問題。
?。ㄈ┩七M政務誠信提升“公信力”。開展政府采購、債務融資、招商引資、拖欠賬款等專項治理行動,全面提高政府合同履約執行率;開展覆蓋全部自然人和企業的信用綜合評價,及時優化評價模型,提高信用信息可用性。建設誠信政府,確保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零失信。繼續開展涉特殊主體未結案件專項治理工作,督促全區各級各部門及其下屬單位履行法定義務,避免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更新“信用中國(云南昆明)網站”2024年政府承諾事項。
?。ㄋ模┲涡庞帽O管基礎“提效率”。緊密結合信用監管體系建設,在抓創新、抓重點、抓落實上下功夫,出臺覆蓋多個行業領域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度,積極推進承諾審批制度、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現已覆蓋近百個行政管理事項,優化信用修復流程,讓群眾辦事“多次跑”變“跑一次”。規范化、機制化推動信用獎懲,推進誠信典型選樹培育,持續開展失信治理工作,增強全社會誠信意識,形成與盤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信用環境。
工作成效
2024年度,在信用信息平臺共歸集“雙公示”數據4393條,行政強制27條、行政確認54條、行政裁決7條、行政獎勵3條、行政監督檢查12545條,企業信用承諾信息136404條。出臺《盤龍區信用承諾事項清單》,涉及60條承諾事項,對作出信用承諾的守信主體實施減材料、減時限及容缺辦理。走訪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共1049家,推薦清單內獲得授信企業戶數456家,累計授信金額60748.55萬元,推薦清單內獲得貸款企業戶數420家,累計貸款金額48145.3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