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背景:“背靠背”監測機制亟須優化升級
近年來,廣元市聚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創新構建“1+5”優化營商環境制度體系。但在實踐過程中,原有的“背靠背”評價機制逐漸反映出評價主體單一、內容空泛、對象關聯性弱、考核權重失衡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廣元市重點聚焦“考官、考題、考生、考分”四大核心要素,全力構建科學透明、精準高效的營商環境監測體系,推動監測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服務”,實現服務理念從企業“找服務”轉向部門“送服務”。
改革措施:深化營商環境“背靠背”監測等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機制
拓寬“考官”種類,破解評價主體“小圈子”困局。擴容考官庫,將監測范圍從“四上”企業擴展至全部市場主體,涵蓋小微企業、農業專合社、招商引資新注冊企業等。隨機匿名抽取,新監測方案采用“雙隨機”機制,按區域體量差異化設定抽取數量,數量更大、更隨機,確保了測評結果更真實、更全面。技術賦能防干預,在將各類經營主體納入數據庫的基礎上,充分依托數字化平臺,全程陽光抽取,評價數據加密直報市級平臺,實現“掃碼即評、一鍵直達”。
精準“考題”設計,打破服務評價“大鍋飯”格局。指標靶向化,摒棄服務部門“門好進、臉好看”等傳統問題,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根據企業需求設置差異化、場景化考題。問題具體化,將抽象評價轉化為可量化、可視化行為,聚焦服務企業設置問題,確?!安黄}、不跑題”。結果差異化,通過精準設置測評規則,保證參與監測單位在統一游戲規則中公平競爭,客觀真實反映服務經營主體成效。
優化“考生”結構,聚焦服務主體“關聯度”提升。市級部門“動態調整”,新增市法院、市檢察院、消防救援局等6個與企業密切相關的單位,刪除市檔案館等與經營主體關聯度低的部門。公共服務“擴面擴容”,將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及電信、移動等18家公共服務單位納入監測。分組分類“精準對標”,將考評對象分為縣區組、市級部門組、公共服務機構組,實行差異化考核,避免“一刀切”和縱向橫向不對等、不均衡等問題。
重構“考分”體系,強化結果運用“指揮棒”作用。權重科學化,降低現場掃碼評價分值,新增“12345”親商助企熱線辦理、投訴舉報中心交辦件滿意度,形成“現場評價+過程監督+問題解決”三維考核體系。流程規范化,將監測碼張貼位置調整至單位出口,確保群眾“辦完事再評價”;建立“掃碼即預警”機制,對“不滿意”評價實時推送責任單位限時整改,對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力的依照測評規則扣分,確保經營主體滿意度全面提升。獎懲剛性化,實行等次通報和檢視整改制度,以嚴肅的問責倒逼服務提質增效。
改革成效:政府圍著企業“轉”成為新常態
評價真實性顯著增強。改革后,經營主體參與監測積極性大幅提升,有效樣本量大幅增長,匿名機制下“敢說真話”成為常態,促使部門服務從“被動守攤”轉向“主動創新”。營商環境“背靠背”滿意度監測成為推動政府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能的重要利器。
企業獲得感持續提升。全市經濟增速連續4個季度高于全國全省,19個省重點項目、300個市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分別達117.2%、118.3%,新簽約魯麗綠色數智家居產業園等項目758個、簽約資金1934.6億元,引進省外產業項目新增實際投資280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6.5%。
政商關系親清共融。通過“背靠背”監測與“面對面”等服務機制相結合,辦事不找人、辦事不求人已成為廣元營商環境的真實寫照。在廣企業發展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地方經濟發展反哺帶動企業壯大,真正實現了互利互惠、合作共贏。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數字政府、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民營經濟、產業發展、數字企業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