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鶴壁市司法局牢固樹立“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立足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認真落實服務民營企業十項法治保障措施,不斷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三大能力,依法護企,暖心安商,努力以更高水平法治服務保障鶴壁經濟高質量發展。

  提升法治保障能力,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保障。推動制定首部民營企業權益保護地方性法規《鶴壁市民營企業權益保護條例》。從市場準入、資源配置、融資貸款、人才引進、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對企業權益進行保障,并融入鶴壁服務民營企業的“五位一體”創新服務機制和普惠型貸款機制。

  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和清理。組織開展涉及黃河流域保護、行政復議、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等行政規范性文件專項清理,梳理全市現行有效的913份行政規范性文件和5部規章。經評估審核后,擬廢止18件,宣布失效9件。

  加大涉民營企業行政合法性審查力度。加強和規范涉民營經濟重大行政決策、行政規范性文件、行政協議、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合法性審查工作,把征求民營企業、行業協會商會的意見作為重要環節,未征求的,不予審查通過。2023年,涉民營企業行政合法性審查281份。

  提升執法服務能力,促進依法規范行政

  規范涉民營企業行政執法行為。深入推行涉民營企業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全面落實不予處罰、從輕處罰、減輕處罰、不予實施行政強制等行政執法“四張清單”制度,推動水利、市場監管、農業農村等10家行政執法主體編制行政執法免予處罰(不予處罰)33項、從輕處罰清單34項、減輕處罰22項及不予實施行政強制3項。全市各級各部門適用“四張清單”作出不予處罰決定2281件、累計減免916.34萬元;作出從輕處罰515件、累計減免588.38萬元;作出減輕處罰185件、累計減免323.18萬元。

  加強涉民營企業行政執法監督。對重點執法部門涉民營企業行政執法開展常態化執法監督;對民營企業關注度高、與民營經濟發展關系密切的重點執法領域開展專項監督,梳理行政相對人違法風險點172個,制定防控措施516條,從源頭上化解了行政相對人“被罰”風險。

  持續深化服務型行政執法建設。通過基層初選、專題培訓、理論測試、現場授課、案卷評查、綜合評定等環節,選拔一批全市服務型行政執法授課員,按照“一輪一系統、一次一主題、一場一評議”的原則,開展“微宣講、走基層”活動,提升基層一線執法人員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能力和水平。在全省第三屆服務型行政執法比武活動中,鶴壁市總成績位列省轄市第一,選送參評的《退役軍人優待證調解案》獲評全省優秀行政調解案卷。

  發揮府院聯動機制作用。印發了《鶴壁市府院聯動聯席會議辦公室工作規則》,建立了協調會商、數據共享和督查督辦等六項制度,保障府院聯動機制實質化、常態化運行。深化府院聯動“雙向清單”制度,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行政爭議實質化解、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等6大類15項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建立“庭所共建”合作機制,全市16人民法庭和44個司法所互設派駐機構,推進訴源治理工作向縱深發展。

  提升法律服務能力,優化公共法律服務

  提高涉企公共法律服務質效。實現“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與“12345”政務服務熱線歸并整合并設立涉企服務專席。成立創客法律服務中心,為小微企業、初創企業、創客群體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法律服務。

  提升人民調解服務民營企業能力。制定《鶴壁市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設立工作指引》,推動六大行業人民調解委員會規范設立。開展“踐行楓橋經驗 助力平安鶴壁建設”專項活動,累計化解矛盾糾紛1.2萬余件,調成率98.5%以上。

  面向民營企業開展精準普法。加強普法宣傳深入開展“送法進民企”活動,加大民營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和涉企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組建“八五”普法宣講團6個,文藝宣傳隊6個,選拔培養法律明白人5200余名,累計開展各類法治宣傳活動1200余場次,接受群眾法律咨詢5.9萬余人次。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