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安排。數字經濟具有鮮明的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正加速推動實體經濟效率變革和組織體系重構。伴隨數字生產力深度賦能,數實融合正在成為數字化發展的主陣地,在塑造數字經濟新動能,推動實體經濟智能化上發揮著關鍵支撐作用,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產生深遠影響。

  當前,構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最需要發揮好數實融合先進生產力的作用,賦能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能力,賦能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增效,全面提升現代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2月19日召開的全省推進新型工業化暨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工作會議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主動順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趨勢,更加突出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堅決挺起經濟大省的工業“硬脊梁”,努力為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路徑

  當下四川在推動數字生產力向制造業滲透時,要特別注重先進制造業的率先突破,并與現代服務業實現協同發力、同頻共振

  我省提出,到2027年制造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超過64%,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突破90%,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全覆蓋,這是基于近年來我省順應產業發展大勢,堅持以信息化為引領,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取得的良好發展態勢。截至2023年6月,四川制造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8.6%,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1.6%,全省標識注冊量、解析量均居全國前列。

  但也要看到,四川推動數實融合在體制機制、基礎設施、場景應用、安全基石、融合生態等方面還有諸多不足。當務之急,應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大局,緊扣省內實際問題和階段特征,聚焦“雙輪驅動”“雙業發力”和“雙向奔赴”三個方向,進一步明晰數實融合路徑,推進走深走實。

  堅持數字技術與數據要素“雙輪驅動”。數實融合是由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雙輪驅動”的融合。一方面,數字技術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深刻改變傳統經濟活動的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方式;另一方面,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的核心資源之一,可有效推動資本、技術、勞動等傳統生產要素優化重組,并融入物質生產活動中實現效率價值倍增。四川作為全國經濟大省、資源大省,擁有眾多掌握數字技術的市場主體,也蘊藏著海量數據資源,堅持“雙輪驅動”的發展路徑,對推動生產要素重組和行業跨界融合具有現實可行性。

  堅持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雙業發力”。工業化過程表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在工業化中后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具有很強的引領支撐作用,數實融合模式的出現,更是為其插上了高飛的“翅膀”。但從我國實踐來看,數實融合在服務業領域發展較快,在工業制造領域,數字化賦能則較為滯后,政策供給力度和融合深度明顯不足,部分領域企業甚至才剛剛起步。目前,四川正處于向工業化中后期轉型的關鍵階段,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逐漸呈現亮點特色,為全省經濟開辟了一片新天地,但在同數字經濟融合上面臨著與全國一樣的共性問題,引領支撐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因此,當下四川在推動數字生產力向制造業滲透時,要特別注重先進制造業的率先突破,并與現代服務業實現協同發力、同頻共振,逐步構建起四川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堅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雙向奔赴”。數字經濟的物質化實現需要實體經濟的支撐和服務,而傳統實體經濟的組織重構、效率變革,也需要數字經濟的技術和平臺,二者相輔相成,須以“雙向奔赴”的路徑實現價值躍升。2022年,四川全省數字經濟總體規模已突破2萬億元,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4324.1億元,為傳統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堅實的產業技術基礎。去年,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作出實施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推動未來產業加速孵化的部署安排,此次全省推進新型工業化暨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工作會議也作出布置,堅定“智改數轉”發展方向,強化資金政策支持,充分發揮燈塔工廠、領航企業的頭雁作用,以骨干企業先行先試,示范帶動更多中小企業;完善“智改數轉”服務體系,加快實施數字化平臺建設和優質服務商培育行動,差異化提供中小企業用得起的“小快輕準”解決方案;夯實“智改數轉”基礎支撐,把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來抓,堅持云、端、網一體推進,深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各環節的融合應用,把推進制造業“智改數轉”與綠色低碳發展有機結合。這些布置為發展現代化產業進一步明確了“雙向奔赴”的路徑方向。堅持“雙向奔赴”的發展路徑,既可以依托優勢產業支撐做強做優數字經濟,又能以數字經濟反向賦能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實現提質倍增的目標任務,在互動中塑造四川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的新優勢。

  建議

  加強頂層設計,建好基礎底座,突出應用引領,營造良好生態,強化安全支撐

  推動數實融合是一項全局性、長期性、系統性工程,相關方面要站高立遠,樹牢“一盤棋”思想,緊跟省委部署,既把握內在邏輯,又厘清實踐路徑,系統運用數字技術,深挖數據要素價值,聚力數實融合這一關鍵著力點,加快建設具有四川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此,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加強頂層設計。一是加快理順體制機制,以統籌數據資源、數字經濟、數字政府和數字社會管理為導向,進一步優化省、市、縣三級數據機構管理職能、事業支撐職能和國有大數據企業的市場服務職能,構建科學、高效、聯動的數實融合管理服務體系。二是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以國家數據領域法律法規為基本遵循,以“數據二十條”為總體依據,加快構建《四川省數據條例》中明確的數據基礎制度,推進條例條款在數實融合領域貫徹實施。三是研制標準規范體系,鼓勵省內數字化領域的標準化機構、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聚焦重點領域研制數實融合地方標準,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標準規范。四是出臺政策指導性文件,構建數實融合發展的資金、人才、數據、技術、項目招引等配套政策體系,加快形成政策支撐合力。

  建好基礎底座。一是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加快5G和高速光網建設,規模部署和應用IPv6,推進區塊鏈、工業互聯、物聯網等全面發展,前瞻布局6G、量子通信、太赫茲等網絡基礎設施。依托建設成渝樞紐節點契機,建設高端AI公共算力基地,加快推動超算中心、智算中心、通用數據中心、邊緣數據中心梯次布局,強化算力在數實融合中的關鍵支撐作用。全力發展融合性基礎設施,加快推動能源、交通、城市、水利等領域的傳統設施智能化改造升級。二是健全數據供給體系,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構建全省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制定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管理辦法,加快推動公共數據高質量匯聚流通。探索組建省級數據集團,建設區域級數據交易場所,鼓勵發展行業數據交易機構,豐富數據資源供給渠道。三是打好技術支撐基礎,堅持科技自立自強,依托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中電科等高校、企事業科研單位,策劃和培育一批高能級數字技術創新平臺,打好人工智能、工業軟件、新型存儲、高端芯片等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數字技術在數實融合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突出應用引領。一是推動制造業應用引領,緊扣推進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的部署要求,加快制定傳統制造業和產業集群基地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支持省內有條件地區建設制造業轉型促進中心,建強與先進制造業的融合發展平臺,推動省內龍頭企業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試點示范,鼓勵“專精特新”打造數字化轉型“小燈塔”企業,協同向交通物流、安全生產、應急保障等領域拓展,形成一批制造業轉型的典型場景應用。二是推動新興產業創新應用,圍繞衛星網絡、人工智能、萬物互聯、未來產業等領域開辟新賽道,以新賽道、新科技賦能帶動白酒、鋼鐵、石化、交通等產業領域全流程全過程改造,打造一批數實融合的前沿應用場景。三是在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中推進示范應用,深入推動消費文娛、衛生健康、科學教育等領域的數實融合發展,大力促進數字技術、數據要素在賦能鄉村產業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

  營造良好生態。一是加強人才支撐,依托省內高校、黨校系統加大培訓力度,提升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服務數實融合發展的數字素養和數字技能。大力實施數實融合人才引培扶持計劃,以重大項目實施或發布緊缺人才目錄等方式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和領軍人才,支持職業技術學院、技工院校和實訓基地等以產教融合方式培育AI、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能人才。二是健全投融資機制,在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的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數實融合信貸傾斜力度,支持各地探索建立多元資金組成的數實融合發展基金,積極撬動社會資本投向數字經濟領域。三是搭建產學研合作機制,大力引入高水平研發機構,支持高校、院所、龍頭企業等聚焦重點產業領域搭建數字化賦能技術研發創新平臺和成果轉化機制,打通實體經濟數字賦能生態鏈。

  強化安全支撐。一是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體系,網信、發改、經信、數據等部門單位加強協同,強化通信網絡、技術人才、數字化系統和數據資源等安全保障制度建設,切實提升網絡、系統與數據安全管理水平,著力構建護航數實融合安全發展的制度體系。二是增強安全技術支撐能力,支持華為、中科曙光等信創產品和服務應用,強化關鍵設施和終端應用安全技術防護能力,實現軟硬生態自主可控,推廣國產密碼、隱私計算等數字安全技術應用,加快構建安全審計、安全評估和應急處置機制,推動形成覆蓋數實融合全生態的安全技術體系。三是強化安全服務保障能力,依托省內國有數字化平臺機構,搭建四川省產業數字化轉型監測預警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四川省工業互聯網安全綜合服務監測平臺,不斷強化數字化安全態勢智能識別、實時預警和應急處置,有效提升對關鍵技術、數據等資源的掌控能力,搭建數實融合安全發展服務保障體系。(郭濤 作者系省大數據中心數字經濟服務處高級經濟師)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