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一位市民,對市區內坑洼不平的一條路很不滿,他反映了好幾年,但這條路還是老樣子。
后來,這位市民打開長治市政府網,把“路難走”這件事發到了政府網上。很快,這一問題解決了,這條路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長治市民的面前。
“早知道上個網就能處理這些事,我干嘛要跑那么多冤枉路?”這位市民說。
近年來,政府網站作為一個平臺,不僅能夠傳遞民情、民意,而且它還成為政府執政新姿態的標志。
網站建設的豐富,正在弱化“費時,費事又費盡”的現實接訪,讓官民交流成為常態,隨時隨處,傾聽百姓的心聲,為百姓解決難題。
高層成為網民
在收集民意方面,網絡有技術和成本優勢。這是傳統收集民意方式無法取代和不可超越的。
這幾年,上至總書記,總理,國家部委負責人,下到省市領導,都把“通過網絡和百姓交流”當成了必修課,他們已成為或正在成為“網民”,政府官員開始穿越時空和網民直接對話。
今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網“強國論壇”,通過視頻直播與廣大網民在線交流。
這,在中國網絡民主發展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一直在關注廣大網民的意見和建議。相關留言多達幾百萬條,總理深受感動。
“這,體現中國共產黨對民生民意的重視。”印度媒體對“中國領導人和網友聊天”這樣評價,“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兩億兩千萬,網絡事實上已經成為傳遞人民聲音的重要力量。”
5年網絡對話
高官與網民對話,其實可以追朔到5年前。
早在2003年,時任深圳市市長的于幼軍與網友“我為伊狂”見面一事,在國內引起很大反響。
國家部委的負責人,也經常在網上和網友交流。2003年12月23日,時任中國外交部長的李肇星,在中國外交部網站與網友在線交流時表示:“我相信,會從網民中學到許多東西。我的那位古代同鄉(孔子)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萬人上網對話聊天,其中必有我許多的老師。”
之后幾年,高官與網民交流越來越多,交流形式多種多樣。
2007年2月15日,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在紅網論壇用實名注冊,發帖向所有紅網網友拜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和廣東省省長黃華華,2008年春節期間通過網站發布了《致廣東網民朋友的一封信》,并在今年4月17日和26位網友代表面對面座談。汪洋說,通過網絡這一新平臺,可以探索、培育和開辟出一條新的民主渠道,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
今年4月6日,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做客新華網,與網友交流。
29天后的5月5日,江西省委書記蘇榮通過媒體發表公開信,就江西發展向全國求計問策。
8月18日,廣東省河源市委書記陳建華在該市門戶網站河源網對外開通“華哥信箱”,成為該市黨政領導公開網上郵箱第一人。
近期,山西省省長孟學農將在網上和網友交流。
“各級領導主動參與推動網絡民主,通過網絡媒體視頻在線平臺直接面對民眾,廣泛了解社情、收集民智,拓寬公眾有序參與決策的渠道,無疑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舉措。”一系列的“高端網事”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評價。
政府網大聯動
“要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及時公開各類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不斷豐富和完善政務公開內容,真正使政府網站成為政府公開政務的重要渠道。”在8月14日的“全省政府網站建設”會上,山西省領導再次強調,要建設好山西政府網,首先完善“山西省政府網站”。
“中國山西”政府門戶網站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國際互聯網上建立的正式站點,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各部門以及各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在國際互聯網上發布政務信息和提供在線服務的綜合平臺。
山西省政府網站是全省政府系統網站群的中樞和門戶。運行5年來,已成為省政府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公開政務信息、加強信息交流和接受公眾監督的重要平臺。
早在去年11月,省政府辦公廳就向社會公布了關于“中國山西”政府門戶網建設的4個規范性文件,展示了山西政府網未來全景圖。
根據規范性文件,“中國山西”政府門戶網站有政務公開、在線服務、公眾交流三大功能定位。
“中國山西”政府門戶網站的主要功能是發布政務信息、提供政務服務、開展網上辦事、聽取公眾意見、接受公眾監督等。
省政府制定的總體目標是,把“中國山西”政府門戶網站建設成政務公開的主要渠道和政府面向社會服務的主要窗口,以省政府門戶網站為政府網站體系核心站點,與11個市政府、47個省政府部門(含直屬機構)、119個縣(市、區)政府網站上下配合、協同共建,形成整體聯動的網站體系。
四大便民欄目
“中國山西”政府門戶網開設四大便民欄目。
政務公開類欄目,公開的政務內容應具備準確性和時效性。
公益服務類欄目,包括各類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用事業、醫療衛生、文化教育、郵電交通等信息的查詢;逐步開展在線便民服務,對公眾迫切需要且政府部門能夠提供的服務項目要盡快上網。
網上辦事類欄目,初期包括政府部門機構、職能介紹,提供各職能部門的行政審批(許可)事項名稱、依據、辦理程序和要求,提供表格下載、業務咨詢和辦理指南,努力實現在線申請受理、狀態查詢和結果反饋;條件成熟時,逐步開展網上申報、并聯審批,探索“一點受理、抄告相關、并聯審批、限時反饋”等在線辦理模式,確保“十一五”期末50%的行政許可項目實現在線辦理。
互動交流類欄目,圍繞政府重點工作和公眾關注熱點,開通在線訪談、熱點解答、網上咨詢等欄目;通過省長信箱、公眾監督信箱,接受公眾建言獻策和情況反映;適時開通留言板功能,以及民意調查或政府論壇等欄目。
關注網情收集輿論
特別明確,“中國山西”政府門戶網要密切關注并準確把握網上輿情熱點,針對公眾存在的疑問、誤解甚至謠傳等,通過省政府門戶網站以及各市政府、省政府各部門網站解答。
同時,設立《輿論監督與群眾意見建議專題專欄》,由各市政府、各廳局負責提供資料,專門收集整理報紙、雜志、電臺、電視臺、互聯網等各大新聞媒體對政府工作的批評、建議和群眾意見、建議。該專欄將不定期出刊,報送省政府有關領導。
提供“一站式”服務
在8月14日召開的全省政府網站建設工作會議上,省勞動保障廳門戶網站以其政務信息公開、在線咨詢、省長信箱等欄目的優質服務受到“中國山西”政府門戶網站協調工作領導組辦公室的表揚。
省勞動保障廳門戶網站設置了“政務公開”、“新聞中心”、“業務指南”、“公共服務”等49個二級欄目和60多個三級欄目,并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勞動力市場、省人民政府、各省級勞動保障網、省內各市勞動保障局網站、山西省醫療和養老保險、職業技能鑒定等網站實現鏈接,基本形成了具備一定影響力的政府網站群。
省勞動保障廳副巡視員曹慧昌介紹說,為了給社會公眾提供一個與政府部門進行互動的交流平臺和了解勞動和社會保障公共事務窗口,“我們把門戶網站作為暢通政府信息公開的主要載體,把‘省長信箱’和‘在線投訴’作為暢通民意訴求、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渠道,把政府信息公開作為提高行政效能、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體現。”
在對山西政府網站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后,山西省統計局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
提供“一站式”信息和服務是政府門戶的基本要求。山西統計局專家認為,門戶網站建設的根本任務不是“另起爐灶”開發新的資源,而應以整合現有各部門、各區域資源為重點,在整合基礎上再進行“填平補齊”工作。
“建議以業務流為主線,將整合跨部門應用的資源作為重點,將門戶網站與本地各部門網站納入一個體系,進行統籌考慮。部門網站的建設以服務本部門職能為主。”山西統計局的專家說,同時要考慮門戶網站與其他部門網站的資源共享要求,使得門戶網站和各部門網站內容在一個統一的“規則”下發展。
網上辦事的“人性化”
在線服務是政府網站的核心內容。
“加強資源整合、完善服務框架、豐富服務內容,是提高政府網站服務能力的有效做法。”山西統計局的專家說,政府網站內容服務應實現由靜態信息公布向動態信息發布、信息查詢方向發展,使廣大受眾可以看到實時性強的政府信息,能夠自主查詢所需信息。
政府網站的內容服務需要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在公布信息時,提升動態信息的及時發布,當信息量比較大時,允許用戶從多個角度進行檢索。
“要深入研究用戶的類型和需求,全面梳理政府業務事項,逐步豐富網站服務內容、完善服務框架,并按照辦事服務流程整合資源,提高‘一站式’的服務水平,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整合信息資源,簡化公共服務程序,優化業務流程。”
專家認為,不斷改進和創新服務功能,為用戶提供直觀有效的導航方式,提高服務人性化程度,方便公眾在線獲取政府服務。
接訪形式在轉變
強化在線服務功能,提高在線辦事能力,一直是山西省領導特別強調的。
在8月14日召開的全省網站建設會議上,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申聯彬說,“要根據群眾需求,拓展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特別要重點提供行政許可、勞動與社會保障、教育文化、環境保護等網上服務,逐步擴大網上申報、審批、查詢、交費、辦證、投訴、求助等服務范圍,強化互動交流功能。”
網上交流、網上服務、網上辦事,從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費時、費事又費盡”的現實大接訪,“以往遇到問題時,有的老百姓跑好多次甚至數十次,都難以得到圓滿的處理?,F在,只需要上個網,敲敲字,把問題反映給政府,就可以等待處理結果。更重要的是,百姓還能與省市領導直接對話,這就提高了政府的辦事效率。”
政府網站已經成為百姓和政府交流的捷徑,現實大接訪正在向網絡大接訪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