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群眾看病難題中包含著結算報銷的難題。四川省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運行2年來,群眾通過醫保碼實現全網結算,方便快捷。一碼通行千里,跨越手續“鴻溝”,把醫療滿意裝進了群眾心里。
12月26日上午10時,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四川醫保公共服務新聞發布會上,四川省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鄧順濤介紹介紹了近兩年全省醫保公共服務的相關情況。
建成了國省統一的醫保信息大平臺
2021年,四川省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建成上線。新平臺堅持全國統一設計、國省兩級部署,通過“四統一”(使用全國統一的身份介質、統一的編碼標準、統一的平臺架構、統一的業務系統)真正實現了全國醫保一張網,徹底結束了各統籌區系統分割、區域封閉、數據分散、煙囪林立的歷史。
據介紹,新平臺上線以來,14個醫保業務子系統24小時不間斷穩定運行,有效服務全省8600余萬參保群眾、6.19余萬家醫藥機構和244個醫保經辦機構,順暢辦結各類醫保業務4.38億筆,結算報銷醫保費用1119.73億元。每筆業務準確無誤、實時高效,充分展現出新平臺的優異性能。
構建了更加完善的醫保公共服務體系
以醫保碼為通行全國的最主要身份核驗介質,構建起了線上線下一體的醫保公共服務體系。
線上,以國家醫保APP、四川醫保APP為醫保服務主要渠道,以微信、支付寶和合作銀行APP為輔助渠道,將醫保結算、異地備案、信息查詢、參保繳費、醫保關系轉移等50多項醫保高頻業務實現了線上辦理。目前,四川省已經有5500余萬參保群眾申領激活了醫保碼,激活率超過全省人口的66%,而用醫保碼辦理醫保業務的人數達到47%,說明全省基本一半的群眾已養成就醫購藥使用醫保碼的習慣。
線下,全省鄉鎮(街道)均設立了醫保服務站或醫保窗口,加上與金融機構、兩定機構合作建成的1200余家“醫保+”一體化服務站點,為群眾構建起“15分鐘就近辦”的醫保服務圈。
隨著AI技術的應用,四川還隨之推出各種創新服務,引領全省醫保公共服務發展。
其中,創新推出了“刷臉辦”方式。華西二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等醫療機構,基于醫保業務綜合服務終端的人臉識別能力,在院內實現了全流程無感就醫,群眾看病就醫時通過刷臉就能實現掛號就診、取藥取報告、醫保結算等,極大提升了群眾看病就醫的順暢度和體驗感。
成功推出了“床旁辦”。廣安市人民醫院、瀘州市人民醫院等機構將醫保結算送到病房病床,住院病人在病床旁就能結算治療費用和報銷醫保,出院也不用到前臺窗口排隊繳費,既方便了住院群眾,也減輕了醫院前臺壓力。
聯合實現了政務服務“一網辦”。積極對接省政務服務平臺,讓醫保數據在多部門間流轉共享,“出生一件事”“退休一件事”等多個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項,在衛健、人社等多個部門之間實現了“一網通辦”“一站式辦”。
此外,針對特殊群體提供人性化服務。醫保有很多特殊服務對象,針對他們的特殊需求及時提供更加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讓醫保公共服務“一個都不能少”。
對老年人群體,在四川醫保APP等各個展碼渠道都提供大字版的關懷模式,讓老年人看得清楚、操作簡單。
對兒童群體,在國家醫保APP和支付寶渠道等提供親情賬戶,看病就醫時父母能夠幫辦代辦,實現個人賬戶家庭共濟。
對需要長期護理的失能群體,在四川醫保APP中做了專門適配,開發移動端經辦服務功能,評估人員、護理人員通過手機就能實時受理服務訂單,上門服務結束后,又能實時反饋服務結果,滿足了失能人員使用的特殊需要。
對長期居住在異地的參保群體,依托12393醫保服務熱線,開通“電話辦”“視頻辦”,在通過人臉識別核實身份后,即可辦理異地就醫備案、參保登記、參保信息查詢等多項醫保服務,這些業務從“最多跑一次”變為“一次都不跑”。
展現了醫保公共服務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價值
參保群眾更加滿意。隨著國省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建成上線和醫保碼的全面推廣應用,醫保公共服務能力迅速提升,群眾就醫購藥體驗顯著改善。截至目前,全省21個市州1308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實現了醫保碼在掛號就診、取藥取報告、醫保結算的全流程應用,做到了“就醫購藥不帶卡,只需掃下醫保碼”。部分市(州)上線應用“智能客服”,為參保群眾提供“7乘24小時”智慧醫保咨詢,醫保業務咨詢實現“不打烊”,客服滿意度達到99.5%,參保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賦能醫院提質增效。將醫保信息平臺的成果賦能給醫療機構,積極助力醫院改革發展。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在上線醫保移動支付后,門診收費窗口由13個減至8個,收費窗口工作人員由20名減少到15名,醫院在門診結算上的投入成本降低約30%。廣安市人民醫院利用醫保碼串聯全院身份認證體系,實現了床旁結算、診間結算和院內物資集中配送,醫院運行體制實現了優化再造。
醫保管理更為精準。醫保信息平臺承載了全部醫保業務,通過同一業務中臺、共用同一基礎數據庫,構建了相互支撐、互相印證、邏輯嚴密的數據證據鏈,醫保管理更加科學。
在基金監管方面,新平臺的智能監管系統用龐大的知識庫、規則庫、行為庫和大數據模型,對醫保業務全過程實現智能審核監管,實時觸發告警、實時提示疑點、實時閉環審核,極大提升了監管的智能化程度、工作效率和準確率,堅決守護好群眾的治病錢、救命錢。
在口腔種植體集采中,在平臺上完成了四川省近年來1800萬余條口腔種植體歷史采購數量、價格、品牌等信息采集,運用真實數據開展模型測算、組織論證、制定規則,為四川省順利完成全國“歷史上最難集采”提供了堅實的大數據支撐。
鄧順濤還透露,下一步,四川醫保將以醫保碼應用為抓手,不斷提升醫保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將精準做好重點群體的宣傳激活,加強“一老一小”和偏遠鄉村的推廣宣傳,著力提升“一老一小”和鄉村群眾醫保碼的激活率、結算率;指導醫療機構做好醫保碼的引導使用,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安排導診人員,幫助群眾學會使用醫保碼和醫保移動支付,注重提升群眾在就醫看病購藥時享受醫保待遇的體驗感、獲得感;不斷創新醫保便民利民的應用場景,積極解決醫保碼應用中的斷點、堵點,推動醫保碼從“人人都有”邁入“人人愛用”。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