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結合《關于舉辦第十二屆全國減輕企業負擔政策宣傳周活動的通知》等有關要求,浙江省為提振企業信心,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穩定工業經濟增長,積極營造良好氛圍,為企業減負降成本,助力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F推出各地各部門減負降本典型做法、舉措、案例等,供大家互鑒互學。

  【部門篇】

  省發展改革委:加強涉企價費監管 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切實助力企業降成本減負擔

  今年以來,省發展改革委緊緊圍繞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加強涉企價費監管,大力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切實助力企業降成本減負擔,激發市場活力。

  一是降低企業用能成本。通過完善電力交易規則、加強煤電聯動、確保外來電量價穩定等舉措,推動降低企業電價,1-10月企業電價同比去年降低1.1分/千瓦時。全年累計對不滿1千伏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業用戶減免天然氣容量電費約4億元。

  二是推動降低部分涉企收費。按照現行標準的70%收取第二類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變更注冊和延續注冊費。按現行標準的80%收取水資源費、水土保持補償費、人防工程易地建設費等行政事業性收費。

  三是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回頭看行動。組織開展水電氣、發改系統行政審批中介服務、行業協會商會等領域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回頭看,鞏固涉企收費治理成果,持續規范涉企收費行為。

  四是積極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編制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落實舉措清單,多部門聯合開展公平競爭政策清理等系列專項行動,修訂和糾正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制定招投標領域“七個不準”,進一步暢通經濟循環,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來源:省發展改革委)

  省民政廳:堅持鑄魂提質 強化賦能增效助推三個“一號工程” 展現社會組織擔當

  省民政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圍繞助力省委省政府三個“一號工程”狠抓提質增效,展現社會組織價值和貢獻擔當。

  一是著力鑄魂強基,持續提升發展質量。強化黨建統領,將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納入市、縣(市、區)黨委書記述職內容,出臺《黨群服務中心建設與運行管理標準》等相關制度。推進清廉建設,制定負責人人選審核辦法把牢“關鍵少數”政治素質,制定清廉建設評價指標,修訂范本將清廉建設載入章程。落實監管要求,開展行業協會商會專項整治,推動收費治理向縱深推進。

  二是著力規范賦能,持續提振能力動力。出臺《關于促進社會組織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等扶持政策;加大信用監督,建立“紅黑灰名單”信用管理制度并推廣應用;加大資金投入,近五年全省用于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資金超27.3億元,今年起首次撥付1142萬對省級品牌社會組織等給予獎補。

  三是著力激勵引導,持續發揮功能作用。謀劃部署服務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舉辦專題培訓班,引導行業協會商會助力“兩個先行”。桐鄉市電商協會舉辦年度博覽會,實現訂單50萬余件、銷售9000余萬元;義烏市文化用品協會創辦中國義烏文具禮品展累計現場成交額超43億元,今年首次抱團出海舉辦2023東盟印尼文具禮品博覽會;三門縣沖鋒衣協會注冊“三門灣”集體商標并培育自主品牌130余個;省物聯網產業協會參與制定相關標準110多項;省小額貸款公司協會注重行業自律,創會至今未發生一起非法集資、暴力催貸等惡性事件。

  據初步統計,全省6455家行業協會商會聯系會員企業155萬家,2023年為會員和企業減負超8582萬元;通過宣講、咨詢和培訓等工作在本行業落實政策文件2084件次;通過招聘會、對接會等方式幫助行業企業吸納就業人員13.8萬人;舉辦交易會、展覽會、博覽會、洽談會1157場次,累計達成意向金額534億元。(來源:省民政廳)

  省稅務局:聚焦服務提檔升級推動減稅降費政策直達快享

  浙江省稅務局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構建規范清晰的企業減稅降費服務政策體系,推動稅務服務從便捷服務到增值服務全面升級,推動減稅降費政策高效落地。2023年1—10月,全省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1697.07億元。連續八年獲評全國納稅人滿意度調查最優省。

  一是精準推送稅費優惠政策。依托稅企征納溝通平臺,建立“省、市、縣、分局(所)、基層網格點”政策宣傳輔導五級架構,優化辦前、辦中、辦后三個階段推送策略,實現稅費優惠享受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8月以來,已對622.65萬戶次納稅人開展稅費優惠政策提醒4547.64萬條。

  二是實現自動預填升級、“一鍵退稅”優化、數據聯通擴圍,最大限度減環節、減資料、減時間、減成本。今年以來,全省新一批優惠政策申報享受已實現自動預填全覆蓋。電子稅務局上線的“退稅賬戶實時核驗”功能獲國家稅務總局肯定,并在全國推廣。

  三是及時響應稅惠落實訴求。暢通12366納稅繳費服務熱線、稅惠落實直聯點等渠道問題反饋機制,深入開展稅費優惠政策“走流程”行動,及時發現和破解稅費優惠落實中的堵點難點736個,確保企業涉稅服務順暢、高效。(來源:省稅務局)

  省市場監管局:踐行“有感服務、無感監管”新理念  助推營商環境再優化再提升

  省市場監管局堅持“有感服務、無感監管”新理念,圍繞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在推動規范涉企收費、降本減負、中介服務管理、企業年報“多報合一”改革等方面積極探索,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減輕企業負擔貢獻市場監管力量。

  一是深入推進新一輪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治理。聚焦違規收費問題突出的政府部門及下屬單位、金融、公用企業、交通物流等行業領域,開展新一輪涉企收費專項整治。2023年,全省查出違規收費7069.94萬元,目前已退還多收金額3558.38萬元,罰沒2749.8萬元,切切實實為市場主體降低各類經營成本。

  二是減半收取餐飲住宿企業檢驗檢測費用。通過數字賦能做到自動計費、自動減負,努力實現“政策落實更精準、收費全程零干預”。2023年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執行減半收取餐飲住宿業電梯、鍋爐、鍋爐水(介)質等檢驗檢測費用政策,共計減費677.66萬元,超額169.4%完成原定指標,受惠企業達6000余家。

  三是率全國之先在全省域實施市場經營主體登記中介服務信用管理。出臺《浙江省市場經營主體登記中介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浙江省市場經營主體登記中介服務信用評價辦法》,建立全省統一的登記中介服務管理系統,在杭州率先開展規范登記中介服務試點,打造“以信息采集為基礎、以信用管理為核心、以數字應用為手段”的登記中介“共治+數智+信用”的管理體系。

  四是創新實施企業年報“多報合一”改革。聚焦企業年報“多頭報、重復報”難題和年報數據不規范,政企、部門間信息不對稱等困境,聯合省稅務局率先在全省范圍實施企業年報“多報合一”改革,實現部門數據共享420項,減少重復填報項62項,通過年報大數據智能比對現場核查率減少70.9%。(來源: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省交通運輸廳:率先實施內河船舶“多證合一”改革  助力水運企業減負增效

  為破解船內河舶從事水路運輸的證書多、辦證慢、成本高等難題,浙江積極推進內河船舶“多證合一”改革,將原有的6本船舶證書信息集于全國首創的《內河船舶綜合證書》,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內河船舶“多證合一”。

  主要舉措:一是打通數據壁壘,實現“一網通辦”。通過部省辦證系統數據對接共享,實現政務服務網一次申請、全程網辦,證書信息按照“一船一檔”歸集。二是爭取各方支持,實現互認推廣。在交通運輸部向長三角推廣的基礎上,國務院將其作為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事項之一,向全國6個試點城市推廣。三是推動立法保障,固化改革成果。新發布的《浙江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明確浙江省內河船舶實行“多證合一”制度,明確該證書的法律地位。

  取得成效:自2022年4月29日首本《內河船舶綜合證書》發放以來,全省累計已發放9023本,占全省內河營運船舶的82%以上,相關成果被新華網、人民網、交通運輸部門戶網站等媒體報道,并被《浙江政務信息》刊發。一是船舶辦證更便捷。每艘船舶申請材料從160多份減至10份以內,辦事時限從29個工作日提速至5個工作日內。二是船戶增收更豐厚。按辦理一本證書節約時間估算可為企業船戶創收4萬元。三是辦證成本更節省。每艘船舶因辦證、換證、年審、年檢等產生的誤工費、交通費等節省約2000元,為船戶節省成本超2000萬。四是船舶管理更高效。證書納入國務院辦公廳電子證照庫和長三角地區首批互認交通運輸電子證照,便于現場監管。(來源:省交通運輸廳)

  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積極推動存量首套房貸利率下調

  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全力組織浙江省銀行機構穩妥推動存量首套房貸利率調整政策落地。截至目前,全省存量首套房貸利率調整涉及住房貸款金額1.8萬億元、225萬筆,調整后貸款利率平均降幅0.62個百分點。

  一是組織保障有力,建立“四?!惫ぷ鳈C制。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工作專班,制定工作和應急預案,建立“四?!惫ぷ鳈C制(即搭建“專人”聯絡機制,建立專項通訊錄,明確“專崗”辦理,壓實工作“專責”),推動政策落地。

  二是平穩推動“二套轉首套”工作,聯合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明確杭州市“認房不認貸”政策執行過程中首套房認定標準?!耙曰卮鹨粋€問題帶動解決一類問題”的態度及時回應群眾需求,并將群眾反映的問題作為工作的切入點,點上糾正,面上提醒,確保相關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三是盯緊時間節點,有力組織穩步推進。針對科技力量和人員配置相對薄弱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指導浙江農商聯合銀行、各村鎮銀行發起行做好組織推動,按日監測落實情況。9月1日,在官網公布全省各城市首套房貸下限情況。9月15日,全省涉及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地方法人銀行均按時發布公告,明確了調整范圍、規則、時間、客戶申請方式等內容。9月25日起,全省地方法人銀行順利開展批量調整并接受客戶申請。

  四是堅持為民宗旨,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質效。指導金融機構采取“線上+線下”“批量+單筆”相結合方式,提升辦理效率。對于線上提交符合條件的“二套轉首套”客戶,爭取于提交后第二個工作日調整到位;對需要客戶自主申請的貸款,主動進行人工邀約和手工調整。推動金融機構建立7×24小時服務機制,通過開設存量首套房貸利率調整服務窗口、配置大堂人員現場答疑、設置咨詢電話等形式,積極解答有關咨詢。(來源: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浙江銀行業保險業持續推進減負降本 助力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金融監管總局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關于減輕企業負擔決策部署,引導轄內銀行業保險業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多向發力助力企業減負降本。一是發揮政策性資金優勢,有效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轄內政策性銀行轉貸款業務余額比年初增加89億元,轉貸款實際用款人平均利率比年初降低0.49個百分點。二是深化“連續貸+靈活貸”工作機制,機制性減負破解轉貸難題。2023年以來通過無還本續貸為企業節約轉貸成本89億元。三是深化“雙?!敝θ谫Y支持機制,全力滿足企業合理融資需求。截至2023年10月末,轄內銀行機構累計為22.6萬戶中小企業發放“雙?!敝J款4990億元。四是持續深化保險(保函)替代保證金改革,著力減輕企業現金流壓力。2023年前三季度,通過保險替代各類保證金累計金額達2323億元,為企業減負達78億元,惠及企業超過76萬家次。(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

  【地市篇】

  寧波:提信心 降成本 促規范 協同發力減負擔

  一是強宣傳,提信心。依托寧波市企業綜合服務大平臺,將各級政策梳理分解,多渠道向企業推送。開展政策巡講巡播,針對鄉鎮街道、小微企業園、行業協會等不同受眾群體,開展小型化“定制”巡講巡播活動。今年以來,推送政策87.9萬次,累計閱覽731.4萬次,各地各平臺載體已舉辦系列助企活動300余場,惠及企業3.05萬余家(次)。

  二是多舉措,降成本。全面落實國家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1-10月為全市34萬家參保單位減負8.85億元。試點建立2個“電力交易咨詢服務站”,幫助企業解答電力交易、電費及用電相關問題,1-10月為低壓工商業用戶減負5451.22萬元。通過“大數據+名單制+場景化”,進一步優化普惠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督促銀行機構和支付機構落實減費讓利政策,截至9月,全市普惠小微貸款余額6259.92億元,1-10月共為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減免支付手續費3.7億元。

  三是齊合力,促規范。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整治行動,共出動檢查人數1700人次,為企業減負金額802.88萬元。開展新版行政許可事項清單認領、基本目錄管理、實施規范管理和辦事指南管理維護工作,截止目前,市本級共認領行政許可事項1103個,基本做到“能認領盡認領”。(來源:寧波市減負辦)

  湖州:“三力”齊發助企降本增效

  今年以來,湖州市深入推進“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實干爭先主題實踐,打好“益企減負”系列工作組合拳,全力助推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截至10月底,累計減負139.9億元,提前兩個月完成省定目標任務。

  一是政策扶持發力,減負紓困有“速度”。出臺《湖州市支持企業穩生產拓市場擴投資助力“開門穩、開門紅”的政策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湖州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2023-2025年)》等重磅政策。探索財政資金“一鍵改革”,迭代升級“政策一鍵兌”,相關做法獲王浩省長批示肯定。截至目前,已高效兌付各類惠企資金27.2億元,惠及企業10561家次。

  二是優化服務給力,減負紓困有“精度”。在全省率先組建“企小幫”志愿服務隊,積極構建“線上+線下”“常態+定制”“培訓+服務”的志愿服務模式,獲批全省中小微企業志愿服務試點。自成立以來,已招募專家志愿者163名,累計開展志愿助企服務活動近580場,服務企業超萬家次,其中小微企業占比90%以上。

  三是專項行動助力,減負紓困有“溫度”。全力推進化解政府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今年已核實協調14起投訴案件,涉及資金7748.34萬元,已全部清償處置到位。加強涉企收費整治,出動執法人員290人次,檢查單位115家,發現違規案件數1起,已立案處罰,違規收費金額8.05萬元,已全部退還,罰款7.24萬元。(來源:湖州市減負辦)

  嘉興:做好減負三篇文章 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寫好“政策減負”文章。持續推動國家、省級、市級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和接續政策落地;出臺《關于支持傳統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聯合科技、財政、稅務等部門開展先進制造業增值稅加計抵減企業名單制定工作,已累計審核推薦2800余家企業申報享受政策;組織各地對惠企政策進行梳理,建立完善各地政策庫和本地企業庫,推動政策“直通、直達、直感、直享”。今年以來,累計為企業減負233.8億元,惠企政策兌付金額30.01億,惠及市場主體662.8萬家次。

  二是寫好“創新減負”文章。創新思路,謀劃推出企業降本增效九法,如開展“海河聯運”,降低企業運輸成本;率先打造“光伏+儲能+虛擬電廠”三位一體,降低企業用能成本;創新推出“零工市場”,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全域優化土地供應,降低企業用地成本;金融活水“精準滴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鏈上伙伴”協同發展,降低企業采購成本;科技引領創新賦能,降低企業研發成本;實施“安居工程”,降低企業用房成本;優化流程“審批加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三是寫好“服務減負”文章。深化“萬名干部助萬企”活動,市縣鎮三級選派助企服務員4407名幫扶10076家企業,累計受理企業訴求12248個,解決率98%;開展各類暖企助企惠企服務活動1102場次,服務企業54890家次。聯動市縣開展“十鏈百場千企”產業鏈對接活動,累計舉辦活動104場,參加企業12741家,對接訂單346.7億元、融資額度63.1億元。

  金華:聚焦“三色添彩” 賦能企業發展

  今年來,金華市堅持打好減負降本提質增效組合拳,上底色、添暖色、提成色,截至目前已為企業減負226.3億元,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一是上好政策“底色”。聚焦高質量政策引領,迭代更新新一輪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出臺一季度開門紅政策、三季度雙月攻堅獎勵政策,支持企業加快生產。聚焦數字應用創新,持續迭代升級“政策智配”應用,向平臺用戶推送惠企政策42萬余條次,政策匹配總體精準度達95%以上。聚焦兌現全流程提速,進一步優化內部審批流程并向企業公開,今年來兌現惠企政策資金56.6億元、惠及企業5.1萬次,均排名全省第3。

  二是增添服務“暖色”。增強解難紓困“加動力”,以“四大雙千”活動為載體開展工業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大化解行動,累計解決企業難題176個。跑出搶單拓市“加速度”,加快四鏈融合,成功舉辦義烏國家裝備博覽會等48場產業鏈對接活動,對接訂單371億元。全力打造金華制造“金名片”,評出首批“金華制造優品”30個。構建數字賦能“加速器”,全力推進“十鏈萬企”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為企業實現數智減負,今年來舉辦專場工作推進會13場,打造樣板企業15個。

  三是提升減負“成色”。為企業稅負“松綁”,“廣撒網+點對點”相結合擴大覆蓋面,創新研發費加計扣除政策落實服務機制。為企業家素質“加碼”,實施“千名總裁、萬名高管”教育培訓工程,組織民營經濟學院各類培訓、研學活動11次,培訓1892人次。為企業用地“護航”,深入推進新一輪制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1-10月整治低效面積4.16萬畝;全市規上工業畝均同比增長47.7%,排名全省第1。(來源:金華市減負辦)

  衢州:探索“政采+”模式助力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今年以來,衢州市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堅持創新引領、數字賦能,充分運用好“政采+”模式,加快推進政府采購服務增值化改革,持續提升政府采購服務效能,助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一是“政采+服務”給企業“省心”。落實政府采購數據應用全省試點項目建設,將數據分析和實際業務緊密結合,采購單位合同公告平均時長由56.8天縮短至24.1天,中標供應商合同簽訂效率有效提升。

  二是“政采+智管”保企業“安心”。結合衢州實際,動態構建全方位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形成“異常預警-處置跟蹤-整改問效”的工作閉環,實現政府采購數智監管推動營商環境優化良性循環,政府采購合同支付及時率同比提升20%以上。

  三是“政采+助企”送企業“暖心”。全力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政策,面向中小企業的政府采購預留份額從30%提高到40%。頂格落實取消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等費用政策,今年以來,全市面向中小企業的金額為33.55億元,占比93%;取消相應費用后降低企業資金占用達9.8億元。

  四是“政采+金融”強企業“信心”。全市域推廣“衢融通”和“政采云”平臺相結合的融資模式,依托大數據分析和信用評價體系,實現精準數據匹配、分層畫像,有效破解企業融資難題。今年以來,全市完成政采貸等金融支持業務2574筆,涉及資金1.7億元,業務筆數同比增長25.9%。(來源:衢州市減負辦、衢州市財政局)

  舟山:送政策優服務,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為充分釋放稅費優惠政策紅利,舟山市進一步整合資源、創新舉措,助推稅費服務再升級,進一步提升企業獲得感。

  一是廣開渠道,政策宣傳出實效。深挖海島特色,依托熱門海島旅游目的地,舉辦“春日稅收集市直通車”“春風稅宣航線”等活動,同步推出稅收IP形象和文創產品,累計開展海島稅收集市5次,發放各類稅收文創產品3400余份,輻射旅客超過1.2萬人次。深化稅媒合作,全市系統在省級以上媒體開展減稅降費相關報道33次,其中央視報道2次,其他央級媒體報道4次,在舟山稅務微信公眾號刊發政策解讀長圖59條次。

  二是線上線下,輔導培訓全覆蓋?!霸贫恕边B線解難題,依托“藍海稅音”“定海山”直播間開設云端課堂,常態化開展稅費優惠政策專題直播。全年開展相關直播16場,共吸引了11000余人次在線收看,“云連線”解決納稅人繳費人涉稅費疑難70項次。走訪入戶送政策,開展辦稅繳費流程優化體驗活動7場,“走流程、問需求”減稅降費政策宣傳輔導活動23場,走訪企業納稅人4300余戶次。同時,利用浙江稅務征納溝通平臺開展稅費優惠政策精準宣傳,覆蓋納稅人1.7萬余戶次。(來源:舟山市減負辦、舟山市稅務局)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