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現在生態越來越好啦!珍稀鳥類越來越多!”7月26日,常年在靈山、雞公山、南灣湖等地拍攝鳥類的攝影愛好者老王笑呵呵地告訴記者,“這兩年經常拍到珍稀鳥類,收獲很大?!?/p>

  2022年,信陽市環境空氣質量主要指標穩居全省第一,10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達到100%,取得了可喜的好成績!

  這與信陽市生態環境局的努力息息相關。信陽市生態環境局作為省評營商環境指標“藍天碧水凈土森林覆蓋指數”的牽頭單位,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聚焦承擔的22項具體指標任務,組織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茶局等單位,堅持以主動服務企業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提升廣大群眾和市場主體的“獲得感”為目標,創新服務方式,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受到市場主體的廣泛認可。

  擦亮信陽生態底色

  為打好藍天保衛戰,信陽市生態環境局錨定空氣質量二級達標的目標,堅持減污降碳協同治理,重點推進揚塵、機動車、涉氣工業企業污染防治工作,統籌推進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對254個空氣質量站點實行“時調度、日研判、周通報”,發現數據上升明顯、異常偏高等情況,立即進行排查處置,切實推動污染問題及時有效解決。2022年,信陽市環境空氣質量主要指標穩居全省第一,轄區8個縣實現全縣域二級達標。

  為打好碧水保衛戰,信陽市生態環境局錨定水環境質量“保三爭二”目標,堅持“一河一策”“一斷面一策”“一排污口一策”,以淮河一干九支、六大湖庫為重點,全面開展水污染防治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動,精準科學制定治理措施,健全跟蹤督辦閉環機制,為協同開展全流域治理、從根本上改善水環境質量提供了重要支撐。2022年,全市45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均值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同比上升8.89%。其中,Ⅱ類及以上斷面25個,占比55.56%。10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為打好凈土保衛戰,信陽市生態環境局錨定土壤環境改良計劃“五大任務”(鞏固提升耕地分類管理水平、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分類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預防、持續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強化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全部完成年度目標,鄉村振興之生態振興試點村任務全面完成,農村污水一體化設施處理相關工作入選全國農村污水處理示范案例,全市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達到100%,土壤環境質量實現總體穩定、持續向好。

  創新審批服務方式

  打造“七個一”審批模式。全面實施申請材料“一次性告知”,窗口“統一受理”“統一出件”,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經批復的批件、證照根據需要可郵寄到戶,實行“一件直達”,最終實現企業和群眾“最多跑一次”。

  壓縮審批時限。去除法定的公示、公告、技術審查等時間,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證、入河排污口的設置和擴大審核、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和貯存等審批均在2個工作日內辦結,輻射安全許可證審批在5個工作日內辦結。

  取消審批前置。按照市縣同權原則,將市級行政審批權限下放至縣區(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將環境影響評價審批與選址意見、用地預審、水土保持方案實施并聯審批。涉及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地、風景名勝區等法定保護區域的項目,在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前提下,不再將主管部門的意見作為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

  簡化審批流程。對位于產業園區、符合園區規劃及規劃環評的36類項目以及災后重建項目實施告知承諾審批,項目環評文件受理后,不再進行評估審查,在1個工作日內(不含公示時間)作出審批決定。2022年,市生態環境局審批的22件環評文件中,20件采取的是告知承諾制審批。中宏網和營商環境看河南等媒體以《“先批后審”信陽市開啟生態環境審批新模式》為題,推廣宣傳市生態環境局先進工作經驗。

  做好項目保障。堅持項目為王,對于省市“三個一批”等重點項目,切實做好生態環境要素保障工作,指導幫助企業及時完善環評手續,對符合“拿地即開工”的項目快批快辦。目前,信陽市前六期“三個一批”中“開工一批”環評審批完成率為90%,在全省處于最好水平。

  創新執法監管方式

  推行“柔性執法”。對無主觀過錯、違法情節輕微并及時改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違法行為免于行政處罰;對主動消除或者減輕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危害后果或者積極配合生態環境部門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給予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推行“差異化”分級管控。全力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績效分級提升,按照“一廠一策”進行差異化管控,堅決防止“一刀切”。對于績效引領、績效先進性和民生保障類企業,在重污染天氣管控及季節性錯峰生產調控期間,可實施自主減排。對涉及重大民生、災后重建的建設項目及國家、省、市重點項目不采取限制性停工停產。

  推行“無打擾”執法監管。充分利用“互聯網+監管”系統、在線監控、無人機、藍天衛士、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手段,采取“非現場”監測、“非接觸”執法、“信息化”遠程監管等方式,提高生態環境監管職能化精準化水平。

  推行“保姆式”監管服務。嚴格落實行政指導責任制,按照企業特點精心組織專家團隊,主動為企業提供生態環境問題“體檢”服務,全面排查存在的環境隱患,并提出改進建議,幫助企業有效防范化解環境違法風險。

  創新主動服務方式

  開展企業服務活動。在堅持高質量開展“企業服務日”的基礎上,將每月的7日作為“三服務日”,每月至少開展一次“三服務日”活動,局領導同志帶頭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傾聽企業、項目建設單位和群眾的意見建議,建立問題臺賬,跟蹤督辦落實,限期解決。2022年,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各類企業服務活動30余次,主動服務企業400余家,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700余個。

  強化項目資金支持。提升中央和省級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使用效益,對工業爐窯綜合治理、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等工業污染治理給予重點支持。對已下達支持的工業治理類項目持續做好跟蹤服務,支持企業開展污染物深度治理。2022年,市生態環境局已通過項目資金支持,幫助企業降低治污成本1800萬元。

  △ 2023年3月16日,信陽市生態環境局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

  做好“雙統籌”工作。扎實做好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應對管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統籌”工作,在全市開展重點行業績效分級和重點建設項目生態環境要素保障“白名單”管理,對納入“白名單”的單位,從環評審批、差異管控、監管執法、創新服務等方面提供優先保障,推動重點項目如期開工、如期投運。

  廣泛開展政策宣傳

  全面實施“明白卡”制度。聚焦科學管理、精準施策,根據企業的生產規模、采用工藝和績效分級等進行分類,個性化制定企業“明白卡”,詳細介紹績效分級情況和具體減排措施,讓企業全面了解污染防治政策。目前,信陽市已發放企業“明白卡”1252家,覆蓋率達到100%。

  積極推進政策解讀。常態化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重點宣傳解讀生態環境法律法規和惠企政策,耐心解答企業關心關注的政策問題,引導企業自覺守法。2022年,市生態環境局共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20余次,向企業發放生態環境法律法規宣傳手冊1000余份。

  不斷深化宣傳成效。綜合利用“線上+線下”多種媒體平臺,全面落實“多宣傳、常提醒、真幫扶、慎處罰、少關?!币?,扎實做好生態環境相關政策解讀工作,積極回應企業關切,爭取企業的理解和支持,營造出惠企紓困的良好氛圍。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動態過程,信陽市生態環境局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將以踐行“三服務”大比武承諾為抓手,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