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國新辦就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介紹,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著力健全法治環境。深入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推動出臺配套法規,今年是《中小企業促進法》頒布施行20周年,目前已有27個?。ㄊ校┏雠_了本地區的中小企業促進條例。深入開展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的工作,保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
二是加力完善政策環境。推動出臺《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僅去年一年,國家層面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的政策就達40多項,帶動省級出臺的配套政策文件270多個,同時,認真抓好政策落實,壓實各方面責任,切實讓中小微企業享受政策紅利。
三是持續優化創新環境。開展了數字化賦能、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的“三賦”專項行動,提升中小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培育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搭建了創新載體、集聚各方面創新資源。健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激發涌現更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四是不斷改善融資環境。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推廣隨借隨還隨貸等新模式,推動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量擴面。聚焦重點產業鏈,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融資,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導作用,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創新。
五是加快構建高效服務體系。推動初步形成以國家、省、市、縣四級近1700家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機構為骨干、3800多家省級以上服務示范平臺為支撐、廣大社會化服務機構為補充的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上半年全國各類服務機構服務企業共計700多萬家。
為進一步推動各地優化中小微企業發展環境,工業和信息化部按照《中小企業促進法》的法律要求,從2019年起定期開展中小微企業發展環境第三方評估,已覆蓋全國36個重點城市,“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優”的效果逐步顯現。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從上述五個方面入手,進一步完善工作體系、政策法規體系、優質服務體系,持續優化發展環境,為中小微企業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