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主體,在用行動為青島投票。作為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技術創新的主要推動者,市場主體對穩增長意義重大,是經濟增長的內生動能所在——“14.3萬”、“4.52%”,青島這份半年報數據無疑傳遞著積極的信號:

  市場主體數量的增長,一定程度上展現了發展信心與市場信心,這是經濟正增長的“必需品”。同時,市場主體數量的增長,也為就業市場注入了積極因素—— 市場主體的增量,往往也意味著就業崗位的增量。

  而作為評測營商環境的關鍵指標,這份數據更是青島以“營商”致“贏商”的階段性成果校驗。

  今年以來,青島把 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擺在突出位置,聚焦 “六個環境”,以 深化作風能力為抓手,以 招商引資質量和市場主體滿意度為檢驗,通過一系列政策扶持、紓難解困、引領發展的暖心措施,激活了這“一池春水”,為市場主體注入扎根發展的信心。

  這樣的“信心”會在最大程度上轉換為“增長”,“數據增量”到底能帶來多少“實物增量”,還要從細處著眼。

  新增:看數量,也看“含金量”

  就主體構成來看,增量中企業戶占比近四成,同比增長1.68%;個體工商戶占比達六成,同比增長8.79%。

  一方面,作為自主創業、個人自謀職業的重要載體,個體工商戶足以擔起“穩就業、保就業”的重任;另一方面,企業戶保持攀升的蓬勃之態,恰是中小微企業韌性十足的直接體現,更是青島經濟發展活力的生動注解。

  這背后的邏輯非常清晰,青島第一經濟強區同時實現了在市場主體總量和增量上的領跑,足見市場活力與經濟增長之間正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半年報”中,萊西市拿下同比最高增幅,達34.93%。如果說今年一季度萊西飆出68.78%“井噴”增幅有比照去年同期的結構性增長因素,那么半年來持續的高增量已足見青島縣域經濟發展的后勁與潛力。而就在6月初,萊西市剛剛被選入山東縣城城鎮化建設省級試點。

  就行業分布來看,新登記市場主體排名前五的行業是: 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建筑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從中不難發現,在經濟增長由求速到求質的升級里、在居民需求由剛性消費轉向多元化個性化消費的現實下,企業要留得下、活得好必須選準發力點——或立基于民生,或撬動科創,做強實體推動經濟社會創新發展。

  主線引領,活力迸發

  市場主體不斷涌現,實際上與整座城市的發展情況和發展脈絡息息相關。

  從整體看,根據青島統計局發布的1-5月經濟運行數據,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限額以上零售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1.9%,生產保持穩定,需求加快復蘇,全市經濟延續恢復態勢。

  而向細處觀察,全市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9.1%,限額以上住宿業、餐飲業營業額同比分別增長33.7%、22.3%,這些高增速的領域正與新登記市場主體排名前五的行業有所重合。

  作為對市場感知最為敏銳的群體,發展的風口在哪,市場主體就在哪。城市發展的主線串聯著宏觀的發展,也在微觀之處催生市場主體不斷涌現。

  與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相結合, 青島攻堅文旅建設,于歷史城區導入新興業態,做好消費文章。五一假期,青島A級景區接待游客367.57萬人次,營業收入12717.6萬元;端午假期青島文旅日均接待游客429.5萬,全市監測A級旅游景區營業收入3999.97萬元。屢創佳績的文旅成績單和人財兩旺的消費場景,進一步塑造了大眾對市場活力的認知,也吸引著更多市場主體紛紛入局。

  以今年開街的三江里為例,里院的古拙氣息與新興的業態碰撞,讓消費者更愿意為帶有濃厚文藝氣息的產品和體驗式的服務買單。發展的機遇與合適的場景讓老街區搬來新店鋪,成功迎來“失物招領”照相館、“悠然商店”等一批新店開張。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這條主線之下,青島以海外招商和本地辦會的方式招引了路易達孚食品科技產業中心、歐科林格亞洲高性能材料總部等高質量項目等諸多優質項目。

  大項目的落地,往往不僅是其自身的落地,通常還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配套企業落地。因此一個大項目落地的背后,可能是十家、二十家乃至更多市場主體的跟進,龍頭引領下的市場主體增量也頗為可觀。在大項目帶動下,青島的重點產業鏈上,必然還將“生長”出更多市場主體。

  以營商環境保駕護航

  “上新”代表的是發展勁頭,而目光放遠,在獲得增量的同時持續守望,保障廣大市場主體持續發展、做大做強,亦是城市發展的關鍵所在。

  形成持續發展的生態,需要有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青島在今年開展了“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聚焦“六個環境”,動員各區市和各部門聚力提升。

  青島以真心傾聽,采取 入企訪談、發放問卷等方式深入了解企業發展需求,并切實采取行動,結合市場主體發展的痛點難點,幫助企業“解鎖”更多要素保障。

  如在金融領域,青島182家民營和小微企業首貸、信用貸服務中心已為6000多家民營小微企業提供信貸資金80.2億元,并出臺 “金融10條”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為加強土地要素保障,青島推行多部門聯合開展建設項目選址工作,保障建設項目精準落地。其中嶗山區更實現土地征收(收回)836畝、土地供應1016畝,保障32個項目的用地需求。

  而在人才保障方面,青島積極實施 “人才強青”戰略,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采取“六大重點攻堅行動”,讓企業與人才以更低的成本進行對接,以“贏才”進一步“營商”。

  各個關節打通、多方面保障,成為企業向好發展的“助推器”。以位于萊西的希杰(青島)食品有限公司為例,近期企業連續收到“總額148.66萬元的總部企業認定獎勵和個稅返還資金通過審批”“水電氣成本過高問題得到解決”“政府牽線成功對接商超”三條喜訊,其背后正凝聚著城市優化營商環境的不斷努力。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