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武威市以“三抓三促”行動為抓手,采取四項舉措,持續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化改革、數字化轉型、法治化保障、規范化運行,扎實有序落實各項重點任務,助力公共資源交易“全省一張網”建設,積極營造統一開放、公平競爭、利企便民、高效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環境。
整合硬件設施,開創平臺智能化管理新局面。設施設備“一臺控制”。智能總控平臺整合所有硬件設備,實現各類系統、設備和信息數據的智能化控制、管理和應用。標訊屏、開評標門口屏同步自動顯示交易信息,招標人通過自助終端自主抽取專家,專家刷臉通過閘機門禁進入評標區,有效減少人工核驗時間;使用135臺“云”桌面開評標,集中統一運維,既降低故障發生率,又提高運行效率;視頻管理終端統一管控30個開評標室音視頻,全程留痕,可溯可查。開標談判“一廳運行”。本著充分利舊和資源整合共享的原則,在不改變原開標廳功能的基礎上,新設政府采購談判室3間,按標準配齊硬件設備,全面打通軟件環境,充分保證了非公開招標項目規范高效交易。安全態勢“一鍵感知”。部署網絡安全后端管理平臺,全部入日志審計管理,提供全維度、細粒度綜合分析,實現安全規則統一配置、運行狀態實時監測、事件日志全面記錄、異常風險自動分析、審計報告多元展示、機房漏水自助監測、預警信息快速發送,全面提升了平臺網絡安全防護能力。
升級軟件系統,提升交易全流程電子化新速度。電子服務系統流程“更優”。不斷升級改造電子服務系統招、投、開、評、定各環節功能,將現有專家庫管理、專家智能身份核驗、電子保函等子系統,以及新增的電子檔案、合同簽約、代理機構超市、政采貸系統統籌整合到電子服務系統,上線數據線上修改工單功能,實現從項目進場、開評標場地預約到中標通知書辦理等所有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全程網辦”。工程建設項目平均交易周期為27.15天,較去年平均交易周期減少2.49天;政府采購項目平均交易周期為24.18天,較去年平均交易周期減少3.34天;取消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條件中的“監理單位已確定”條件,交易周期縮短至少10天。電子交易系統覆蓋面“更廣”。先后上線遠程不見面開標、房建市政和政府采購項目智能輔助評標、政府采購談判、磋商類項目電子交易系統,“不見面”開標常態化,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率達96%,為全市5029家投標企業節約投標文件印制費、差旅費等成本約1005.8萬元。電子監管系統作用“更實”。梳理系統功能,與市公管辦聯合重新收集行業監管部門賬號信息,清理僵尸賬號,為24家市直、縣區監管單位配發賬號39個,實現了項目全流程在線監管和開評標過程實時在線監督。陽光招標采購平臺定位“更準”。針對部分單位超限額進入陽光招標平臺等問題,經與財政、審計等多部門溝通,對癥下藥、精準施策,采取“一停二調”措施進行規范,推動了陽光招標采購平臺限額以下采購工作簡約化、規范化、精準化。
匯聚數據資源,實現系統互聯互通新優勢。縱橫對接“互通”??v向與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一網通辦”系統成功對接,完成電子服務、電子交易等系統在全省“一網通辦”系統中的注冊、認證、數據互推、雙向聯調;橫向與住建部門工程項目在線審批監管系統深度對接,使項目立項、審批、交易各環節信息互通有無。遠程異地評標“互享”。按照全省統一標準搭建攝像頭、耳麥、手寫簽名板等評標機位硬件環境,部署和設置網絡、評標系統等軟件環境,納入全省遠程異地評標統一調度系統,與嘉峪關、張掖、金昌、阿拉善盟等地完成全流程各環節測試、簽訂合作協議書,為遠程異地評標工作奠定了基礎。數據匯聚“互聯”。按照數字政府建設要求,新版網站于今年1月正式納入政府網站集約化管理,配合數字政府專班將可共享的數據資源掛載到甘肅省數字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共發布5條數據資源目錄、40個信息項,資源目錄掛載率達100%;新建信息化系統依托政務云統一部署,已建信息化系統計劃后續逐步遷移至政務云。
優化服務模式,打造優質交易環境新高地。公布“一張清單”,由“憑經驗辦事”向“憑標準辦事”轉變。在優化交易流程、精簡交易環節、細化服務標準的基礎上,公布交易平臺服務事項清單,以“菜單式”將服務內容精準分為4個大類、20個具體項,切實規范交易服務事項和要素,清理隱性壁壘,為服務對象提供了一目了然的“明細表”。繪制“一幅圖表”,由“查找搜索”向“一圖讀懂”轉變。為方便各方交易主體清晰掌握交易辦理程序,按交易流程梳理繪制了交易項目招投標流程圖,把繁瑣的交易事務濃縮成“一張圖表”,從項目入場登記到交易資料歸檔,細化為12項具體事務,以“圖表式”將服務事項的提交資料、辦理時限、辦理方式、辦理步驟等予以明確,為服務對象業務辦理提供了“導航儀”。編寫“一份指南”,由“逐一答復”向“統一指導”轉變。針對投標人在投標過程中信息技術操作方面的疑難雜癥,逐一梳理,編寫包含用戶注冊、CA數字證書辦理、投標登記、下載標書、投標保證金、投標文件制作及上傳、投標文件加解密、電腦環境檢測等操作方法的投標指南,及時更新下載專區各類軟件工具,提供全天候技術保障咨詢電話,為服務對象提供了“保姆式”貼心服務。執行“一套標準”,由“各自規范”向“陽光收費”轉變。主動公開威武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以及接入平臺第三方服務機構收費情況,明確收費項目、主體、標準、方式及依據等要素,提升服務收費透明度和可比性。CA數字證書實現全省互認。嚴格落實交易服務費減免政策,共為扶貧惠農、政府代建、為民辦實事等項目減免交易平臺服務費67.6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0%。電子保函服務機構共開具電子保函4944單,替代投標保證金2.17億元;保證金退付時間由原來的5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會同市發改委印發《武威市取消政府投資項目投標保證金實施細則》,取消政府投資項目投標保證金。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