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貿促會3月29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趙萍專題發布了《歐盟營商環境報告2022/2023》。報告顯示,歐盟市場對中資企業仍具吸引力,但2022年歐盟營商環境退坡,對外資企業造成較大挑戰。61.4%受訪企業認為歐盟及其所在成員國存在將經濟問題政治化傾向。中企針對歐盟營商環境提出建議,敦促歐方盡快恢復《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批準程序,推動協定早日簽署。

  61.4%中企認為歐盟存在經濟問題政治化傾向

  趙萍表示,中歐關系具有全球意義和重要戰略影響。近年來,歐盟保護主義加碼,營商環境退坡,給中資企業在歐盟投資經營造成一定困難。自2019年以來,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連年發布《歐盟營商環境報告》,充分反映在歐中資企業對歐盟營商環境的意見建議,推動中歐工商界深化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歐盟營商環境報告2022/2023》顯示,在歐中資企業認為,歐盟市場仍具有吸引力,但2022年歐盟營商環境退坡,對外資企業造成較大挑戰,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歐盟不斷增加新的政策工具,市場準入壁壘增多增高,企業面臨市場準入和本土化經營的雙重挑戰。調查顯示,45.64%的受訪企業認為歐盟市場準入壁壘提高,40%的受訪企業因為歐盟的外資審查改變了投資計劃。

  第二,歐盟用行政手段限制市場行為,對中國新疆地區的企業和產品構成歧視,存在經濟問題政治化傾向。61.4%的受訪企業認為歐盟及其所在成員國存在將經濟問題政治化的傾向。對中國新疆地區產品和產業鏈構成歧視,違反世界貿易組織非歧視原則。

  第三,歐盟過度規制持續加碼,企業合規成本大幅上升。調查顯示,《企業可持續盡職調查指令》公布后,47.14%的企業認為其合規成本增加;59.82%的受訪企業認為《外國補貼扭曲內部市場條例》提高了其合規成本;65.22%受訪企業認為歐盟《一般數據保護條例》的實施提高了涉歐業務合規成本。

  報告認為,歐盟提出的基于供應鏈的合規要求,遠超出了企業所能掌控的范圍和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增加中歐企業之間合作的不確定性。34.21%的受訪企業表示與歐盟企業合作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第四,歐盟營商環境持續退坡,對中資企業歧視性執法,中資企業對歐盟未來營商環境預期不樂觀。調查顯示,33.04%的受訪企業認為歐盟營商環境惡化,較去年增加5.86個百分點。根據2022年9月歐盟委員會發布的《外商直接投資審查報告》測算,中國企業投資項目審查的未通過率為14.95%,遠高于歐盟及其他西方國家,也高于10.37%的平均未通過率。受訪企業認為營商環境最好的五個歐盟成員分別是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和西班牙。

  中歐投資協定若簽署,40.87%中企將加大對歐投資

  針對歐盟營商環境中出現的四大問題,在歐中資企業提出了十大建議。主要包括建議歐盟堅定戰略自主,形成對華獨立認知;盡快恢復《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批準程序,推動協定早日簽署;建議歐盟維護互惠、透明度、市場準入、公平競爭、以及非歧視等世界貿易組織基本原則;以及就外資審查、外國補貼條例、國際采購工具、人權與盡職調查規則等方面展開雙邊對話與磋商,排除干擾因素,共同推動中歐關系行穩致遠等等。

  報告認為,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廣大外資企業的共同期待,也將對中資企業產生更大吸引力。調查顯示,如果歐盟放寬外資審查,28.7%的受訪中資企業將擴大在歐投資;如果《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簽署并實施生效,40.87%的受訪中資企業將加大對歐投資。

  未來中歐經貿合作的機遇與方向在哪里?

  趙萍應詢表示,中歐經貿合作具有堅實基礎,雙方經濟結構互補,在很多領域都有廣泛的共同利益。一是中歐高層對話將持續推動雙方經貿關系行穩致遠,二是中歐共建“一帶一路”前景廣闊,三是綠色和科技領域合作潛力巨大,四是第三方市場合作推動共贏發展。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