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有關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的提問。
“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支撐,是構建大國競爭優勢的迫切需要,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苯饓妖堉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新型工業化步伐顯著加快:
一是工業體系更加健全。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二是工業規模進一步壯大。2022年,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40萬億元大關,占GDP比重達到33.2%,工業起到了宏觀經濟大盤的壓艙石作用。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7.7%,制造業規模已經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65家制造業企業入圍2022年世界500強企業榜單,培育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了7萬多家。
三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15.5%,裝備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31.8%。新能源汽車、光伏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成效明顯,培育了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四是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我國移動通信實現了2G跟隨、3G突破,4G同步、5G引領的跨越發展,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截至2022年底,累計建設開通了5G基站231萬個,實現了“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全國在用數據中心超過65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了58.6%,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了77%。2022年軟件業收入超過了10萬億元,工業互聯網全面融入了45個國民經濟大類,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了240個。
五是重點領域創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等領域捷報頻傳,C919飛機實現全球首架交付,首臺國產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點火成功,“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并網運行。
金壯龍指出,當前,新型工業化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形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深度調整,我國處于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重要關口期。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不斷夯實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物質技術基礎??紤]重點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促進工業經濟穩定增長。認真落實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要重點穩住重點行業,在GDP當中占比比較大的這些行業,要重點穩住。同時,要發揮好重點地區的作用,發揮好工業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壓艙石作用。
二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傳統產業在工業里占比比重非常高,要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對于優勢產業,要鞏固優勢產業的領先地位;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對未來產業進行前瞻布局。
三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要著力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提升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促進全產業鏈的發展。
四是健全產業科技創新體系。現在大家普遍關心的就是科技、產業、金融、創新之間的關系,要把它融通好。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全面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建設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五是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強質量品牌建設,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積極穩妥地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
六是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我們將支持龍頭企業做強做優,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構建起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生態。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