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進一扇門、辦好身邊事,349項高頻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跨域(?。┩ㄞk,200個高頻事項全部實現“最多跑一次”;助力穩經濟大盤,為市場主體提供免費代辦服務,為“規上企業”開通“綠色通道”;為群眾和企業紓困解難,實施“大綜窗”標準化改革,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強化12345熱線督辦……
今年以來,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創新服務機制,積極布局數字化改革“風口”,升級打造“衡好辦”政務服務品牌,推動“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更加優化,為衡陽“三強一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深化行政審批改革,辦事效率居全省“第一集團”
“真沒想到,在衡陽辦事可以這么快!”日前,從杭州回衡陽辦事的盧青老先生特地給市政務服務中心寄來一封感謝信。
今年7月,盧老從杭州回到衡陽,為老伴原單位的集資房辦理不動產證。忙碌有序的市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熱情周到的工作人員,簡便的辦事流程,讓他對衡陽瞬間刮目相看。完成現場材料申報、繳費手續后,市政務服務中心提供免費郵寄(EMS)服務,把不動產證寄到了他杭州的家中,更是讓老兩口深受感動。從預想中的“多頭跑”“跑幾次”,到最后的“跑一次”,盧老直呼“想不到”。
“這種辦事作風和效率可以說學到了杭州的精髓?!睉阎鴮怅柹詈竦母星?,盧老發自內心地說,“衡陽市政府部門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效率,無論對老百姓還是前來投資創業的人們都是一個福音!”
一封來自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的感謝信,一位老衡陽人的肺腑之言,是衡陽政務服務提質升級的“最佳代言”,也是衡陽營商環境大為優化的真實注腳。
如今,到市政務服務中心“辦事不求人”,有著扎實的底氣和自信。與企業群眾辦事密切相關的審批服務事項以及水、電、氣、通信等公共服務事項全部進駐,進駐部門由原來的35個增加至50個,可辦的審批服務事項由原來的173項增加至2225項,全年辦理業務超過90萬件,接待辦事群眾超過200萬人次,相當于城區市民每人每年都到政務中心辦過一件事。
辦事不再需要“東奔西跑”,真正實現了“只進一扇門、能辦身邊事”。隨著“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持續深化,審批環節精簡64.5%,審批時限提速82.4%;200個高頻事項全部實現“最多跑一次”?!皹O簡審批”“秒批”“不見面審批”,成為行政審批改革的關鍵詞、主打歌。
今年以來,穩經濟大盤是行政審批改革和政務服務的主旋律。市政務服務中心開通了“四上企業”綠色通道,為企業提供從開辦、經營到注銷的全生命周期服務,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項目報建審批總時長壓縮至47個工作日以內,提速70%以上,辦理時效躋身全省“第一集團”;在全省率先成立項目建設代辦服務中心,已累計為4252個市場主體提供一對一全程免費代辦服務,讓市場主體“安心創業、放心投資、專心經營”。
不久的將來,如果盧老下次還有“衡陽事”要辦,或許就不需要再回到衡陽,在外地就能辦好。我市在全省率先啟用“跨域(?。┩ㄞk”一體機。9月6日,繼萍鄉、寧波、來賓、桂林、延邊之后,《衡陽廈門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廈門舉行,標志著兩地正式建立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機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正加快推進“跨省通辦”布局,服務范圍不斷擴大,著力解決“多地跑”“折返跑”問題,讓人們身在外地也能“衡好辦”。
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力度與群眾需求“雙向奔赴”
機器的蜂鳴聲、手機支付的“滴滴”聲、老板的吆喝聲,在耳邊此起彼伏,等待復印的辦事人員排起了長龍……有段時間,位于市政務服務中心一樓的復印室,看起來比很多辦事窗口還要“繁忙”。
對于這樣的“怪現象”,辦事群眾頗有微詞:能不能取消紙質復印材料,不用再樓上樓下來回跑?
哪里有問題,就把問題解決在哪里。今年8月,隨著一紙“精簡辦事材料取消紙質復印件”的通知,復印室的“怪現象”一去不復返。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要求全市各級政務服務大廳精簡辦事材料,全面取消紙質復印件。市政務服務中心率先落實改革,企業和群眾到窗口辦事僅需攜帶材料原件,確需留存紙質申請材料的,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由審批部門窗口工作人員通過高拍儀等電子設備留存電子影像,或者自行復印留存。
熱鬧的復印室頓時“門庭冷落”,不久便按照“市場規律”自動退出辦事大廳。隨即,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在空下來的房子里設立“你呼我應”工作室?,F實場景類似在餐館呼叫服務員:辦事人員遇到流程不清、業務辦理存在困難時,按一下服務鈴,工作人員立馬出現在眼前。
千好萬好,群眾滿意才是真的好。進入“放管服”改革的深水區,只有改革的力度和群眾的需求達成“雙向奔赴”,才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今年以來,結合“走流程、解難題、優服務”行動中發現的問題、漏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還推出了不少新舉措、新改革,相關工作經驗多次獲省政府門戶網站推介。
比如,市本級及各縣市區設立“一件事一次辦”跨域通辦綜合窗口,實施“大綜窗”標準化改革,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樓宇經濟”服務專席,啟用“e政務”自助服務終端;加大12345熱線的問題督辦頻次,及時為群眾和市場主體解難、紓困;設立母嬰室、“24小時自助服務區”等便民設施……
這一系列“衡好辦”的新舉措、新服務,得到辦事群眾的高度肯定,讓衡陽在政務服務“好差評”評價中位列全省第一,在政務大廳專項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負責人透露,政策庫里還有不少大招、妙招,下一步將陸續“解鎖”落地。
打造卓越“數字政府”,當好群眾的“智慧管家”
10分鐘辦好老年證,1個工作日辦好企業注冊手續,1.5個工作日辦好工程規劃許可證,全面取消紙質復印件,手機掃碼代替刷身份證辦事,“跨省通辦”聯通的城市不斷增加……
衡陽政務服務持續升級的背后,得益于“數字政府”建設的豐碩成果:擁有一個龐大的數據庫,衡陽市政務大數據中心;擁有一顆持續進化的“智慧大腦”,“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
衡陽市政務大數據中心由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建設,已實現23個部門的數據共享接入,采集了營業執照信息、納稅信息、公積金信息、不動產登記信息、預售許可證等熱點信息資源目錄400余條,接通32個國家部委數據接口、7省直廳局數據接口,共匯聚數據10億余條,接口年調用次數達400萬余次。
作為大數據引擎,“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推動全市電子政務資源統一管理、系統統一運維、數據統一承載、業務統一運營,不斷打破部門數據壁壘,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成為現實。
今年,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和大數據中心的基礎支撐,推動部門數據共享交換,構建了衡陽市房產交易登記稅收一體化平臺,使不動產登記、房產交易備案、稅費繳納等事項實現“一次取號、一窗受理、一鍵繳費、一網辦結”。憑借該項目,我市通過國家信息產業領域的專家測評,榮獲“2022年數字政府卓越成就獎”。
結合市人大十六屆一次會議3號議案《關于加快政務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推進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的辦理工作,我市對部門數據進行整合梳理,進一步減材料、優服務,讓群眾和企業注冊個體工商戶、開辦企業,不用再提供不動產無房及產權證明、出生醫學證明、工商營業執照等證照,極大提升辦事效率和群眾的獲得感。同時,“數字政府”為“衡陽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提供數據支撐,精確定位真正需要救助的目標家庭,推動社會治理走向智慧化、智能化。
據統計,自2019年以來,全市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辦理各項業務6650815件,日均8867件。一個高速運行、持續迭代進化的“數字政府”,是我們這座城市名副其實的“智慧管家”,也是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最好見證。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