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婁底市聚焦工程建設領域“堵點”“痛點”“難點”,變“要我辦”為“我來辦”,持續深化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積極打造工程建設領域優化營商環境2.0版。率先在全省啟動住房領域信息化“一網通辦”平臺建設,實現了施工圖審查零跑腿、零接觸、零付費的“三零”目標,并聯審批、告知承諾、“一張藍圖”策劃生成項目、市政公用服務報裝評價觀察指標在全省位于前列。
強化頂層設計 全鏈條共同發力
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作為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營商環境重點工作全力推進。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牽頭,出臺《婁底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分解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任務的通知》等政策措施,層層分解任務,壓實主體責任,堅持全市整體聯動“一盤棋”。市優化辦主動配合,聯合制定《婁底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考核辦法》《婁底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考核評價辦法》,把重難點事項和高頻事項納入全市營商環境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常態化督查考核機制,加強統籌調度督辦。建立部門“無縫銜接”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為辦事企業紓困解難,做好“服務員”“店小二”。
攻堅“建筑許可”,全要素強力管控
聯合開展“建筑許可”攻堅行動,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一是全面推行“用地清單制+告知承諾制”改革。重點對社會投資建設工業和產業項目、“帶方案出讓土地”項目推行“用地清單制+告知承諾制”,實行建筑工程設計審查“多審變一審”,建筑許可“三證”同天發放。二是統籌建立“多規合一”平臺。嚴把項目聯合驗收線上辦理關,將工改成效落實到不動產登記辦理環節,實現區域評估成果落實到“多規合一”平臺上的“一張藍圖”目標。三是實現市政公用服務設施接入報裝“零成本”辦理。全程通過“全省市政公用服務平臺”申報、受理、辦理,施工圖審查服務費用由政府支付,外線施工建設由市政公用設施服務企業承擔,為建設單位實現“零成本”辦理。
攻堅“獲得用水”“獲得用氣”,“一站式”報裝辦理
聚焦群眾身邊用水用氣等“急難愁盼”問題,多措并舉,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實事。一是“零距離”幫代服務。設立工改專區“一站式”窗口,提供統一的市政報裝幫代辦服務,實現市政公用服務報裝一次申請、綜合受理、同步辦理。對涉及的工程規劃許可、綠化許可、占道許可、破占道許可等環節實行并聯審批,1個工作日內受理辦結。二是“零跑腿”辦理服務。依托省市政公用服務平臺,開展“互聯網+”線上辦理和預約上門服務,指導建設方合理設置接入點,提前做好外線工程勘察、設計、施工準備,將“獲得用水”方面報裝流程減少到2個環節4個工作日,“獲得用氣”報裝流程減少到2個環節內,壓縮辦理時限非居民用戶8個工作日、小區配套用戶10個工作日。三是“零付費”服務。供水供氣企業負責建筑區劃紅線連接至公共管網的入網工程(含計量裝置)建設,不得向建設單位收取建設費用。延伸供水供氣投資界面至用戶建筑區劃紅線,用戶不承擔建筑區劃紅線外發生的任何費用。
交房即交證,全流程信息共享
安居樂業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期盼。一是推行綜合平臺“一站式”辦理。實施“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機制,以“不動產單元號”為載體,無縫銜接國土、住房、稅務、不動產登記等信息平臺,實現項目報建、審批、竣工驗收、測繪、交易、登記成果“一網通辦”和不動產登記、房地產交易、稅收征繳“一窗受理、并行辦理”,取消或合并了12個審批、備案事項,審批事項從71項精簡至45項,精減項目審批申請材料181份次,審批材料精簡率為53.3%。二是推進用地全程“一體化”管理。推動預售商品房合同備案與預告登記協同辦理,實現“批、供、用、稅、登”全流程同步申請、并行聯辦,縮短全過程時限,確保完成房屋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即具備辦理首次登記條件,確保20個工作日內“收房即拿證”。三是建立“一網式”誠信獎懲機制。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為平臺,建立政府各部門涉企信息歸集公示常態長效機制。對“交房即交證”企業納入誠信企業加分項,計入企業誠信檔案,作為評優授信、開發資質、招投標的重要條件,對失信企業進行“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