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近日,市市場監管局出臺《關于進一步創優營商環境發展壯大市場主體的33條措施》(以下簡稱《33條措施》),縱深推進改革,實施精準幫扶,進一步創優營商環境,為發展壯大市場主體添活力、加馬力、增動力、聚合力。
《33條措施》從深化改革、幫扶支持、保護服務、公正監管、組織領導5個方面提出具體舉措,聚焦各類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的痛點、難點和堵點,有針對性提出工作舉措。
在深化改革方面,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拓展企業開辦集成辦理事項,推進市場主體登記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服務。同時,開展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標準化登記試點,加快推進“證照分離”改革,開展“一業一證一碼”改革試點,暢通市場主體退出渠道,全面推行歇業備案制度,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可自主決定暫停經營,向登記機關申請歇業。
在幫扶支持方面,切實減輕個體工商戶經營負擔。推動落實對個體工商戶承租國有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的經營性用房租金減免政策。對個體工商戶的送檢樣品,全市市場監管部門所屬檢驗檢測技術機構在2022年內給予檢驗檢測費用50%優惠。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我市將聯合商業銀行開展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專項活動,推動更多資金以更低門檻、更快速度、更低成本的方式注入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我市還將推動降費減負、扶持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服務三農市場主體發展、促進知識產權助力企業發展、助力線上經濟健康發展、推進平臺經濟監管改革,助推市場主體壯大。
在保護服務方面,實施知識產權保護“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打造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等全鏈條綜合管理平臺,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的便捷度、體驗度和滿意度。我市還將聚焦重點行業、區域、產業園區和產品(服務),滾動開展“四個一”質量提升活動。推動加大質量發展專項投入,開展質量強市和質量強縣(市、區)創建、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建設。
在公正監管方面,全面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根據企業信用風險等級,動態調整抽查比例和頻次。探索對十大新興產業中信用風險較低的企業,實施企業登記事項、年報公示信息、商標使用情況等“守信免查”、觸發式監管。推進年報“多報合一”,健全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在監管中,我市將把行政強制措施限定在必需的范圍內,嚴禁違法違規采取行政強制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干擾。推進實施輕微違法免罰事項清單,探索柔性監管。健全市場監管執法監督機制,加強法治教育,促進公平公正執法。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