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經過人臉識別打卡進入工地干活,每個月工資按時打到卡上。在滁州打工,我沒有為工錢擔心過?,F在工地上越來越規范,掙錢也越來越省心?!闭f起智能監管系統,在安徽金鵬建設集團滁州市瑯琊玖玖廣場項目務工的童某花激動地說。 自《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實施以來,滁州市變被動“清欠”為主動“防欠”,率先在全省建設農民工欠薪治理智能監管系統,智能化消除欠薪隱患,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和諧穩定。2021年以來,該市強化各級各環節責任,統籌農民工工資支付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以物聯網、大數據為基礎搭建實時監管平臺,推動核心數據共享,以信息化監管治理農民欠薪難題。截至2021年8月底,全市共受理欠薪投訴案件152起,同比下降24.5%,調解仲裁49起,結案率達88.2%。
點上“云考勤”。全市建筑施工現場配備實名制考勤設備,建筑工人及項目管理人員“刷臉”考勤,確保實名制信息的真實性,考勤數據實時上傳至智能監管平臺,確保每一名農民工“信息有登記、用工有合同、出工有考勤”。平臺運行以來,總考勤數達1843萬人次。
線上“云預警”。 將所有在建工程項目納入農民工權益保障智能監管系統之中,并與銀行系統核心數據對接,確保農民工工資在線造表、在線發放、在線查詢。從項目開工到竣工期間,平臺會對項目保證金、分賬、實名制、工資代發等關鍵指標進行自動計算,根據預警規則自動產生預警信息,并推送至相關責任人限時處理,形成從“數據監管”到“監督問責”閉環。目前已自動生成并發出預警信息121條,全部及時化解。
面上“云監管”。農民工權益保障智能監管系統建成后,全面實施建筑工程項目入庫系統管理,跟蹤記錄項目信息數據,對保證金專戶、工資專戶以及合同等項目要素全過程實時動態監管。截至目前,全市納入系統監管項目888個、涉及農民工17.72萬人,基本實現在線監管全覆蓋。
掌上“云維權”。智能監管平臺與人社部微信公眾號或國務院客戶端微信小程序或“12333”熱線電話進行咨詢相關聯,將欠薪維權關口前移,實現農民工指尖維權、一網通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截至目前,滁州市已辦結全國根治欠薪線索反映平臺線索415 件,涉及人數 812 人,涉及金額1718.27萬元。 網上“云仲裁”。拓寬勞動人事爭議維權途徑,開展“互聯網+調解仲裁”,引導仲裁雙方當事人、代理人通過“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網絡平臺”進行三方視頻庭審,實現調解仲裁網上申請、網上調解、網上庭審,并確保過程公平、公正、透明。今年以來,全市共49起勞動人事爭議案件通過線上處理,88.2%的勞動糾紛終結在仲裁階段。
智能監管系統運行后,通過預警和投訴,共處理欠薪投訴舉報和全國根治欠薪線索反映平臺線索567件,涉及欠薪投訴 812 人,涉及欠薪金額1718.27萬元,均在第一時間發現受理。
做到發現一起、受理一起、辦結一起,節約了時間戌本,提高了辦事效率,滁州目前已基本實現“樂業無欠薪”目標。
建立勞動者權益保障信息監管系統后,安徽省人社廳在滁州召開現場會,專門推介滁州該智能監管系統,目前已在全省人社部門推廣使用,專項用工勞動者欠薪治理和權益保護,各地欠薪案例明顯減少,勞動關系趨于和諧穩定。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