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歐盟中國商會發布《深化互利合作,共塑中歐未來——中國企業在歐盟發展報告2021》(下稱“報告”)。報告表示,中國在歐企業去年逆勢增長,但對歐盟營商環境總體評價連續兩年下降。
報告對歐方提出覆蓋十大領域的近70項建議,助力歐盟為中企提供公平和無歧視的營商環境。
歐盟中國商會會長徐海峰說,去年至今,中歐經貿關系克服疫情困難,在去年全球貿易量下滑背景下,中歐進出口雙向增長,逆勢增長,拉動全球經濟更早走出疫情泥潭;從去年至今,中國一躍為歐盟貨物貿易第一大伙伴。
徐海峰說,2020年中歐班列全年開行車次相較2019年同比大增50%,帶動多個沿線國家及其城市的貿易、產業和就業發展。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生效,至2021年7月中歐已互認互保244個地理標志,使雙方消費者都能吃上、用上貨真價實的高品質商品。
他說,在中歐經貿關系逆勢發展背景下,中國在歐盟企業借助中歐市場和供應鏈強大韌性,在營業額、雇傭員工數和申請專利等方面均取得可喜增長。歐洲對中國企業海外布局和投資目的地重要性正顯著上升,企業對中歐經貿關系長足發展富有信心,愿與歐盟持續共建綠色和數字經濟,促進中歐經貿關系行穩致遠。
他同時表示,歐盟陸續推出系列單邊經貿政策,“內顧”傾向有所加重,經貿領域政策呈現保守發展趨勢,商業政治化趨勢有所抬頭;中國在歐企業對歐盟上述政策表達關切和擔憂。企業界期待歐洲各方重視其關切,落實行動,為中國企業提供一個更公平和無歧視的營商環境。
中國在歐企業2020年逆勢增長
商務部9月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20 年末,中國共在歐盟設立直接投資企業近2800家,覆蓋歐盟全部27個成員國,雇用外方員工近25萬人。
歐盟中國商會則在此次報告調研中發現,盡管有疫情影響,中國企業克服不利因素,為歐盟做出系列實質性貢獻:2020年,中國企業在歐盟27國預計創造營業額達1503億歐元,較2019年小幅增長1.4%,促進當地稅收;就業方面,去年中國企業在歐盟27國提供包括中外員工在內就業崗位約32萬個 ,較2019年新增約1萬個,歐洲本地員工占比繼續提高到近80%;科技創新上,中國企業在歐盟設立汽車制造業、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行業實驗室,為中歐開展深層次技術合作搭建良好橋梁。
2020年,中國企業向歐盟專利局申請專利1.3萬件,同比增長10%,在所有國家中總量位居第5。其中,中國企業專利申請前三大領域為數字通信、計算機技術和電力機械/儀器/能源,中國企業優質技術輸出和本地化生產研發支持歐洲制造業升級。
報告顯示,絕大多數受訪中國企業表示歐盟對其出海布局的重要性明顯上升,認為中歐在市場空間、勞動力成本等領域正向互補,企業在歐盟發展有助于拓展全球品牌力,為歐洲經濟轉型帶來新機遇,提升企業在國際價值鏈中的整體競爭力。44%受訪企業有意擴大對歐投資,67%企業計劃以合資或建立生產研發基地等方式擴大在歐發展。
同時,多數企業把歐盟綠色轉型視為發展機遇,對參與歐盟數字經濟建設抱積極合作態度。
中國企業對歐盟營商環境評價連續兩年下降
歐盟中國商會報告同時顯示,在歐中國企業對2021年歐盟營商環境總體評價連續兩年下降,對政治環境和商務環境的評分較以往顯著降低。
受訪中資企業和機構對歐盟營商環境總體評價的降低主要來源于政治環境和商務環境的降低,但歐盟科研環境、經濟和產業環境、基礎設施和配套和人才等對中國企業仍保持較高吸引力。
政治環境方面,歐盟陸續推出外資審查制度和外國政府補貼立法提案,擬推出國際采購工具和供應鏈盡職調查等。受訪企業和機構認為歐盟對中國企業政策正在收緊,經貿政策穩定性明顯下降。
此外,跨大西洋關系回暖,加強在供應鏈、通信技術和投資審查等領域合作,也使受訪企業擔憂全球標準可能走向碎片化。在5G方面,報告對歐盟部分成員國以非技術因素直接或間接排除中國企業參與當地5G建設表示關切與擔憂。
十大領域近70項建議
如前所述,為實現歐盟營商環境有所改善且長期向好的目標,報告向歐盟方面提出在十大領域近70項建議。
比如,報告對共建綠色、數字經濟合作提出具體建議:在共創綠色經濟上,中歐目標愿景一致、互補性強,合作發展潛力大。報告建議歐盟加速實現綠色轉型,營造公平新能源汽車政策環境,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共同打造具全球影響力的綠色金融標準;加強碳市場對話與合作,建議歐方謹慎發展碳邊境調節機制和加強在生物多樣性上的合作。
報告還建議中歐共建數字經濟,在中歐“數字合作伙伴關系”框架下加強中歐數字經濟合作,加強數據跨境流動、在歐洲云計劃GAIA-X等領域等合作,擴大在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領域合作,推動商業模式創新,保障中資企業平等參與歐盟行業標準制定。
報告還建議歐方和中方加大在信息披露、公共采購等領域政策對話,增強戰略互信與理解,以務實態度在雙邊或全球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為企業營造公平公正營商環境,避免破壞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的穩定,維護國際社會共同利益。
同時,報告認為歐盟應消除歐盟單邊工具負面影響。
在歐中企認為,歐盟外商直接投資審查條例應避免過度規制,向歐盟提出簡化外商投資審查清單和設定合理外資審查時限等建議。報告提出歐盟應審慎推進外國補貼有關立法,建議新立法對外國補貼發放主體和歸屬應符合事實,減少法律不確定性;建議考慮不同行業和交易特殊性,提高補貼豁免門檻;建議堅持法律不追溯原則。
5G方面,歐盟中國商會報告呼吁歐盟為中國通信設備企業提供開放、公平、非歧視的環境;提出應避免在通信技術和通信設備上對“關鍵領域”規制過度泛化和商業政治化的界定,取消用非技術因素對所謂“高風險”供應商設限,采用合理的監管手段和網絡安全管理技術而不是僅僅以企業母公司所在區域作為解決基礎設施安全問題的依據;在通信技術標準化體系和網絡安全標準制定層面,允許中國企業共同參與、加強政策協調,共同推動國際標準制定,整合、加入國際行業實踐,避免因技術迭代、技術差異性、區域差異性以及以和盟友關系造成的全球標準不統一及碎片化,阻礙技術進步和全球互聯互通。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